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5年7月25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头版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 关于给蔡旭哲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五环”绕南疆 绘就兴业富民新图景 西部时报社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转改”成效显著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环”绕南疆 绘就兴业富民新图景

“银龙”飞架八千里,大漠绿洲焕新颜。总长4197公里的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近日全线贯通,至此,电网同铁路、公路、机场、环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形成的“五环”,将南疆这一曾经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助力南疆迈上兴业富民的发展“快车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特别是南疆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大力推动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随着以“五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活力,2021年至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由4817亿元增长至6128亿元,增长了27.2%。

“五环”成型 补短板强筋骨

7月13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最后一段电线被轰鸣着的牵引机拽着,从183号铁塔出发,掠过和若铁路和国道315线,最终牢牢锚定在188号铁塔上。

这意味着历时15年建设,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终于全线贯通,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装上了电力“能量环”。这条目前我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环网,是我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继铁路、公路等之后完成的又一项基建大工程。

这一工程一方面可为南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绿色”动能支撑,另一方面将有效汇集环塔里木盆地数千万千瓦的新能源电力,形成一条输送绿电的“大河”,进而通过“西电东送”通道把绿电输送至全国。

截至目前,环塔克拉玛干沙漠周缘,G314国道(乌鲁木齐至红其拉甫段)等一条条现代化公路与10余个民用机场已经织成一张网络,将这片沙海环绕其中。而新疆和若铁路的开通运营,则完成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最后一块拼图”,让上千万各族群众受益。

“银龙”穿沙、绿色锁边、车轮飞驰……如今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发展瓶颈被一一破解,这片曾经令人望而却步的“生命禁区”,正蜕变为充满无限生机的“希望绿洲”。

环环相扣 “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以“五环”为骨架,资源禀赋为血脉,南疆正将便利的基础设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努力实现从“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历史性转变。

在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昔日沉寂的戈壁荒滩,已被中国绿发新疆中绿电若羌400万千瓦光伏项目的“蓝色矩阵”覆盖。骄阳之下,万板生辉,澎湃绿电奔涌而出,汇入20公里外的若羌750千伏变电站,化作驱动南疆工厂轰鸣、点亮万家灯火的强劲能量。

国家电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围绕塔里木盆地的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669万千瓦,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环网工程的贯通,将为南疆发展构筑起坚实的绿色能源“底座”。

产业兴,则南疆兴。在塔里木盆地南部,海拔4600米至5600米的喀喇昆仑山腹地,新疆和田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项目正在推进,这是新疆能源资源产业链的关键落子。

沙海淘金,绿富同兴。曾被视为“沙漠孤岛”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如今生机盎然。肉苁蓉、罗布麻、红枣、文冠果、黄芪……沙漠特色产业日益丰富多元。

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南疆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修复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础设施筑基,文旅融合“唱戏”。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的N39°沙漠旅游景区,嗞嗞作响的烤肉香气四溢,沁凉的酸奶刨冰令游客垂涎,这里已成为新疆文旅的新晋打卡地和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的重要驿站。

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党委副书记凯迪力亚·阿不都瓦衣提信心满满:“借力环塔拉力赛,我们将红枣、核桃、蜂蜜等农特产品推向聚光灯下,让它们插上网络、公路、铁路、飞机的‘翅膀’,飞出新疆,拥抱世界。”

聚环成网 各族群众获得感提升

“以后就可以买更多大家电,生活更方便了。”和田县喀让古塔格村村民阿卜杜拜斯尔·耶合亚从手机上看到环塔里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的消息,脸上难掩喜悦。

喀让古塔格村地处昆仑山腹地,距和田市区200公里,曾是南疆电网最末端的“孤岛”。随着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稳定的电流将源源不断送入这个偏远小村。

(下转2版)

(上接1版)

“家门口能坐上火车,以前想都不敢想!”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乡村民阿依加玛丽·麦提拖合提高兴地说,和若铁路没通前,一遇大沙尘暴,大巴、小车都寸步难行,“现在火车却能稳稳当当穿越风沙,这两年去乌鲁木齐、甚至北京上海走亲访友的乡亲越来越多了”。

和田至若羌铁路运营后,与过去绕行兰新铁路相比,当地各族群众出疆路程缩短1000多公里。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于田县,是库尔班·吐鲁木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历史佳话发生地。近年来,于田县交通环境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12月,于田县机场顺利通航,架起连接全国的“空中走廊”。

看着飞机从跑道冲上云霄,于田县万方机场工作人员斯丽姆罕·麦提如则感慨:“于田通航后,家乡的发展就像飞机一样迅速。”

曾经交通闭塞、基础薄弱,如今铁路公路纵横交错、航空网络越织越密、电力供应源源不断、生态屏障变“沙”为“金”,这些基建成果不仅改善了南疆的发展条件,还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增收致富筑牢了根基。

巍巍昆仑不再是阻碍,茫茫沙海已成为坦途。随着交通、能源、生态等各方面基础设施状况的极大改善,南疆现代化生产生活网络正在形成,一幅稳定和谐、兴业富民的南疆高质量发展画卷正铺展开来。 (李自良 刘兵 杜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版权单位:西部时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备案号:京ICP备202404217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