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5年11月1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特稿 让世界瞩目精彩西部 ——进博会上的西部故事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世界瞩目精彩西部 ——进博会上的西部故事

策 划:张海燕 撰 稿:杨有宗 谢希瑶 俞 芳 冯 倩 刘 青 韩成圆 王靖中 黑宏伟 关育兵 欧阳易佳 任 妍

今年,西部各省区市积极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借开放平台突破内陆局限,对接全球优质资源与先进技术,打通 “引进来”“走出去” 双向通道,推动从开放腹地转向前沿,助力区域协调与国家开放大局融合。

西部成进博会热题

进博会期间,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投资中国”自贸试验区专场推介活动同步在上海举行。这场聚焦西部及沿边7个自贸试验区的专场活动,不仅集中展示了我国自贸试验区十余年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探索成果,更向世界传递出我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坚定立场。

“目前,我国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据介绍,2013年,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诞生。2017年,我国首次在西部地区设立重庆、四川、陕西自贸试验区;2019年以来,先后在沿边地区设立广西、云南、黑龙江、新疆自贸试验区。

在论坛参会嘉宾看来,西部和沿边自贸试验区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找准自身定位。比如,重庆、四川自贸试验区合力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陕西自贸试验区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港贸产融合的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开展农业种业领域国际经贸交流和产业、能源领域合作。

“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核心承载区,西咸新区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创新推动主导产业提质、新兴产业布局。”陕西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胜良表示,陕西自贸试验区一方面塑造了光伏、新能源、特种专用车辆等主导产业,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氢能、储能、无人机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广西自贸试验区作为既沿边又沿海的自贸试验区,正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已吸引16家海外企业入驻。

“得益于区位优势和要素流动的便利性,广西自贸试验区已初步构建面向东盟的特色农产品加工、石化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广西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新红说。

“自贸试验区允许地方先行探索,再把经验推广向全国,这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持续地推进改革,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战略规划与南南合作司司长姚申洪说。

重庆链接全球新路径

11月6日,重庆交易团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上海举行,达成采购类合作项目59个。部分企业到场签约,涵盖消费品、机械设备、医疗器械、食品等多个行业领域,金额达9.31亿美元。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唐卫东介绍,本届进博会,重庆市交易团共组织注册采购商600余家,注册参会人员2800余人来沪采购。遵循市场化原则,重庆积极开展与全球客商合作,全力扩大进口。本次项目的签约,不仅展示了重庆在国际贸易中的活跃角色,也体现了深化外商投资贸易合作的决心和信心。

现场,重庆对外贸易进口有限公司和五十铃(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核安科锐(天津)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和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对外贸易进口有限公司和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重庆涪陵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如胜中国、重庆对外贸易进口有限公司和欧蒙医学诊断(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味海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和秘叶投资(海南)有限公司、益海嘉里(重庆)粮油有限公司和丰益国际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采购协议。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白定群表示:“本次进博会不仅让我们一‘展’了解全球最先进的高端医疗装备与行业趋势,也让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医疗设备企业将研发中心搬到中国,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医疗器械与产品,促进了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医疗人,我们也应当积极投身其中,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本次进博会上,一方面我们引进了安科锐的高端医疗装备,同时我们自主研发的技术转化新产品也将‘走出去’,与美敦力公司签约开展合作,打开国际市场新蓝海。”

重庆味海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提供复合调味料、生鲜食材等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覆盖全国及东南亚地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唐枭桐介绍,本次与参展商多米尼加客户签署了五年期的合作项目,首期将采购当地农产品作为原料,利用国内食品技术进行加工,比如加工成水果味型的火锅底料、烤鱼底料等,丰富调味品市场的产品供给。

唐卫东表示,希望通过进博会,进一步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采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重庆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深化外商投资贸易合作,服务重庆高质量发展,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要,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同时也将通过进博会这个平台,让世界了解重庆,让更多跨国企业走进重庆,携手合作,共享未来。

云南的“变”与“不变”

透过进博之窗,透过云南会场,各方看到了一个坚定开放、共享广阔市场机遇,坚定推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发展的中国。

不变的,是合作的信心。

会场里,热烈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跨国企业代表争相发言提问,了解云南最新政策、询问产业动向、分享合作的期待。

新加坡能源集团中国区副总裁、中国区光伏事业部总经理张丹耀注意到,云南正加快建设新能源基地,推进“光伏+”多元化应用。

“我们在集中式光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地面分布式光伏等领域拥有成熟的落地经验,能够为云南的能源结构升级提供支撑。”张丹耀期待,能推动新加坡绿色能源项目落地,利用云南光照、风力资源优势,开发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配套储能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引入数字化能源管理方案,为云南园区和商业体提供精准能效管理服务,降低碳排放。

周海冰表示,目前星巴克已在全国开设了5家非遗概念店。企业十分关注云南非遗,希望西南地区首家非遗门店能在昆明亮相,打造兼具“国际范”和“国潮”的多元消费新场景。“我们将持续发挥星巴克在品牌、人才、营销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文旅与咖啡融合,进一步将云南的咖啡豆、云南的文化,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绿色,是充满希望的颜色。进博会舞台上,可持续发展的云南,带来的也是有关美好未来、开放合作的希望。一位来自德国的与会者,这样形容和云南牵手的原因:“前行的路上,充满不确定性。但我们看到云南务实的开放行动,也因此收获了沉甸甸的合作成果。和云南一起,能走得更远。”

多彩贵州老字号品牌推介

11月8日,为借助进博会国际平台优势,推动贵州老字号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由贵州省商务厅主办的“多彩贵州老字号品牌推介会(上海)”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贵州老字号企业始终以匠心传承品质,以创新拥抱时代。”推介会上,省商务厅副厅长朱霖毅表示,目前,贵州共有“贵州老字号”企业217家,其中,“中华老字号”企业有17家,依托进博会这个国际化窗口,贵州搭建了“贵州老字号馆”,举办老字号推介活动,旨在推动贵州老字号“进北上广深”“进国际展会”,推动贵州老字号与国内国际市场对接,借此机会诚挚邀请大家走进贵州老字号、体验贵州老字号。

推介会上,但家香酥鸭、黔宝、廖元和堂、胡三帖、陈氏烤鸡、徐家脆哨、赫章黔玉超可乐猪、杨氏永兴虾酸、毛克翕茶叶等9家涵盖老字号与名优产品的代表企业进行了集中推介。与会嘉宾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推介增进了对贵州名优产品与产业发展的了解,期待后续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签约仪式上,中国贵州安广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与老挝琅南塔省农林厅优质辣椒种植基地签约、赫章县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与山石榴(上海)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就农特产品以及产品出海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共享发展机遇。

赫章县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常玉说:“此次与山石榴公司签订金额超500万元,之后他们公司用货量每周将达两吨左右,这对公司进入上海奠定了基础,也为贵州农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探索了路径。”

活动期间,在省商务厅支持下,一码贵州还发布了《贵州老字号特色商品名录》,系统收录了企业基础信息、产品图谱、文化解读等内容,可通过图文快览、短视频导览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体验。下一步,省商务厅将持续完善名录动态更新机制,支持企业实时提交新品信息,推动老字号品牌始终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

当前,贵州正全面实施老字号“三亮”(即亮品牌、亮标识、亮形象)“六进”(即进景区、进商圈、进空港、进高铁站、进北上广深、进国际展会)工作,充分展示贵州老字号品牌的深厚底蕴、阐释文化魅力,展现时代风采。

接下来,贵州将从强化品牌培育、深化场景融合等方面,继续推进“三亮”“六进”行动,特别是加强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合作,联合电商平台拓展跨境销售渠道,助力老字号企业实现“传统工艺 现代营销”双重突破,接续讲好贵州老字号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新疆歌舞惊艳进博会

11月7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疆展厅内掌声与赞叹声此起彼伏,塔城地区歌舞团带来的专场演出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赏,成为展厅内最亮眼的风景线。

当天的演出精彩纷呈,塔塔尔族舞蹈《幸福舞步》节奏明快、舞姿轻盈,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手风琴独奏《吉尔拉》旋律悠扬,熟悉的曲调引发不少观众轻声跟唱;男声独唱《新疆人爱新疆》情感真挚,唱出了新疆各族群众对家乡的热爱;舞蹈《黑走马》刚劲有力,独特的舞蹈动作让观众目不暇接。

“新疆歌舞非常欢快、漂亮。”来自巴西的客商萨哈·瑞斯一边用手机录制,一边跟着节拍踏起舞步。她兴奋地说,早就听说新疆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这次亲眼看到这么精彩的歌舞表演,更坚定了去新疆走一走、看一看的决心。

进博会不仅是全球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窗口。本届进博会期间,新疆交易团精心组织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剧团和塔城地区歌舞团两支专业文艺队伍,分别在新疆展厅、中央大舞台等多个场所开展多场演出,通过独具特色的新疆歌舞,向世界展示新疆魅力,搭建起新疆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11月6日晚,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中外人文交流之夜”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剧团与美国女高音歌唱家朱丽叶·皮特拉斯联袂献演的《舞动天山》,以跨越国界的艺术语言,生动勾勒出新疆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美好图景与蓬勃向上的时代活力,赢得现场观众阵阵雷鸣般的喝彩。

上海观众陈晓艳看完演出后激动不已,她表示,这种中外文化碰撞产生的艺术魅力令人震撼,“我之前去新疆旅游过,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随时随地欢歌起舞的场景令我印象深刻。没想到在进博会上能再次感受到这种熟悉的热情,太开心了。”

“第一次和新疆舞蹈家一起表演,我感到非常荣幸和开心。”朱丽叶·皮特拉斯对这次合作充满感慨。她表示,新疆舞蹈的独特魅力让她深深着迷,一定会去新疆,亲身体验新疆的美食、美景,系统学习新疆舞蹈,进一步促进中美文化交流。

“整个排练和彩排过程都非常愉快,我们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结下了深厚友谊。”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剧团舞蹈编导哈尼克孜·司依提说,除了合作节目,歌舞剧团在新疆展厅还表演了融合萨玛瓦尔舞、顶碗舞、盘子舞、手鼓等非遗元素的综合性节目《非遗之光》,通过进博会这个平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给全世界的朋友。

一场场精彩演出,一曲曲文化交响。在进博会的舞台上,新疆歌舞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让丝路文化的魅力尽情绽放,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多元、开放、充满活力的新疆。

广西制造“大变身”与开放“向深行”

科技正成为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本届进博会上,广西汽车集团展出高性能无人机发动机,玉柴集团展示智能动力解决方案,上汽通用五菱推出新能源车型,标志着“广西制造”正在向“广西智造”与“广西创造”跨越。这些创新成果融合了智能控制、先进材料等尖端技术,展现出广西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坚定步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迈越科技自主研发的AI翻译提词眼镜,将轻便外观与实时翻译、镜片投影等智能技术完美结合,成为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催生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例证。这些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彰显了广西正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发展战略。

进博会作为联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平台,为广西深化与东盟合作开辟了新空间。广西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一直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枢纽。本届进博会“智联东盟”展区成为关注焦点,迈越AI眼镜获得海外客商青睐,沧龙科技的水面水下机器人计划进入老挝、泰国等市场,充分证明广西的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东盟市场具有广阔前景。这种合作已超越传统的商品贸易范畴,升级为技术、标准与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体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科技合作正成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纽带,广西有望借此从区域通道升级为科技创新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桂品臻选展区的老字号新品、非遗工艺品与智联东盟展区的科技产品相得益彰,共同勾勒出广西对外开放的多元图景。这既展现了广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产业特色,更预示着与东盟合作模式的创新突破——科技赋能下的产业合作与文化消费交流相互促进,形成“科技+产业+文化”的立体化合作新格局。广西交易团积极洽谈合作,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正是善用进博会平台效应、促进开放合作的具体实践。

从更深层次看,广西在进博会上的精彩表现,反映了其发展战略的深刻转型。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借助区位优势深化区域合作,广西正在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种转型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关系到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构建。

面向未来,广西若能持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深化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必将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进博会这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一个以创新为动力、以开放为姿态的新广西,全力撬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所蕴含的重大战略价值,在时代发展浪潮中谋势而动、顺势而为。

雪域高原发展迈出新步伐

走进进博会的西藏展台,浓郁的藏族风情扑面而来。青稞饼干的香气与藏香氤氲交织,VR眼镜里的布达拉宫活灵活现,“拉萨好物展示区”“友城展示区”“拉萨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专区”吸引观展人群纷纷打卡。西藏这片雪域高原,正以全新的姿态迈出发展新步伐。

“进博会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是新时代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第八届进博会期间,西藏自治区副主席赵鹏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藏利用进博会平台,通过展览展示、宣传推介、人文交流等活动,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及参展商、社会各界全面展示西藏在稳定、发展、生态、强边以及对外开放等领域取得的积极成果。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是国家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也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盐羊古道”的重要节点。如今,“驮队”变成了川藏铁路的“钢铁巨龙”,“盐巴和茶叶”变成了高原特色农牧产品、藏医药、天然饮用水等特色商品。

政策有温度,发展才有力度,西藏用优渥的营商环境吸引投资者。赵鹏介绍,在西藏投资的企业不仅能享受西部大开发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还能叠加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扶持政策。在金融支持方面,企业可享受较低的银行贷款利率,较全国平均水平低约2个百分点,同时还享有在资本市场上市的“绿色通道”。

此外,全国17个省市的对口援藏机制为西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以上海为例,作为进博会主办地,对口支援日喀则市,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市场资源。江苏、浙江分别支援拉萨市和那曲市,形成了东西联动、共促发展的新格局。

除了政策优势,西藏更是一座躺在“绿色能源宝库”上的发展高地。赵鹏介绍,西藏清洁能源储量巨大,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均居全国前列;战略性矿产资源丰富,铜、锂等电气化时代的关键金属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生物资源多样,拥有独特的农畜品种和大量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这里,阳光、风雪与水,皆为资源;高原、极地与净土,皆成机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藏高寒气候形成的低温、低湿、低氧环境,在数字化时代为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结合清洁能源优势,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赵鹏说。

区位优势也让西藏从“边陲末梢”转变为“开放前沿”。西藏与我国四个邻国接壤,边境线达4000多公里,拥有四个陆路口岸和一个航空口岸。当前建设的南亚通道已实现公铁联运模式,铁路通达拉萨、日喀则后,经公路连接尼泊尔等南亚国家。

“这条通道将我国东部与南亚市场紧密衔接,较传统海运节省一半以上时间,成本显著降低。”赵鹏表示,西藏正致力于建设面向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同时依托雅鲁藏布江流域水电开发,推动沿江经济带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我们期待与国内外各界朋友携手合作,共享发展机遇。”赵鹏发出了邀请,“共同描绘雪域高原更加繁荣、开放、和谐、美丽的新画卷,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川秀出别样新活力

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这些常规家电产品,还能翻出什么新花样?四川馆入口的一整面墙,变成了呆萌可爱的“熊猫乐园”,而上述这些家电,根据熊猫的形象全部换了个“造型”。作为长虹在国内首次亮相的熊猫AI家电,此次主打一个出其不意,受到了观众特别是国外采购商和专业观众的喜爱。

“熊猫AI电视,不仅将智能体换成了‘熊猫小白’的模样,电视功能界面也统统换成了各种憨态可掬的熊猫图案,同时还植入了家庭医生、口语陪练、解忧聊伴等AI功能。更重要的是,未来它不再只是一个电视,将通过接入毫米波雷达,实时捕捉观影者的动作和情绪,与家庭成员互动,提供陪伴。”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梁庆真说。

洗衣机和冰箱也变得乖巧能干。比如,运用AI云保湿科技模拟熊猫栖息地湿润环境的AI冰箱,用保鲜熊猫鲜竹的理念保鲜大家的美味;AI空调则根据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温湿度数据,通过“AI自适应技术”调节家中舒适度;还有模仿熊猫幼崽揉搓竹叶的动作升级3倍力洁净技术的AI洗烘套装等,这些设计让家电功能转化为用户可感可知的“情绪价值”。

同样利用AI技术创新,迈兆辉健康科技(四川)有限公司在本届进博会期间带来的AI魔镜,是国内首个在西医领域推出的智能产品。

只需坐在镜前30秒钟,这面“魔镜”就能测出包括心率、心脏负荷、皮肤年龄、腰围身高比、高血压风险等25种健康指标,可以广泛应用于连锁药店、养老院、社区、工厂、街道办等各种场景。

“自2024年5月上市销售以来,国内外已经售出近2000台,并出口到了西非、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市场。”该公司营销中心大客户经理董超表示,虽然进博会才开幕,但眼下已有多名境外客商预约洽谈,市场前景良好。

紧跟消费市场变化,在进博会期间首发首秀的体验式消费新产品、新技术,仅在四川馆就多达十余项。从技术银花丝与梦幻机械少女的跨界融合,到可以根据个人体态需求高精度匹配调整的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再到全球首款电影机投影仪,无论是非遗技艺或者工业消费品,每一个展品都在围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新潮流、新场景、新融合做文章,创新引领未来消费市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版权单位:西部时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备案号:京ICP备202404217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