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5年10月2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特稿 倾情守护“国之大者”(下)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倾情守护“国之大者”(下)

策 划:张海燕 撰 稿:张玉瑛 张 琴 邹雨璠 邓钺洁 赵 媛 肖 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粮食的生产、储备、流通和加工均需要金融的支持和保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必须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

今年以来,西部各地金融机构围绕粮食安全精耕细作,为粮食安全筑基强本。

贵 州

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因粮而生、伴粮成长,把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力支持粮食收购收储、农地整治、种业振兴等重点领域,描绘出了一幅农业政策性金融护航“天下粮安”、服务“三农”的壮美画卷。

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始终把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根本职责和首要任务,创新业务模式,确保“粮出手、钱到手”。该行工作人员介绍,建行以来,通过“订单贷”“定购贷”等信贷模式,已累计在遵义地区投放粮油贷款超257亿元,统筹支持政策性收储和市场化收购,及时足额保障中央、地方粮食储备和宏观调控收储资金需要,切实发挥了农业政策性银行“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的职能作用。

来到习水县马临街道,一排排现代化粮库整齐排列,格外醒目,这是该行助力遵义夯实粮食仓储能力,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的一个缩影。该行累计投放仓储设施贷款超3亿元,支持黔北地区粮食储备库、油料储藏罐等配套管理设施建设,帮助地方引入先进智能温控系统、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等储粮技术,有效提高地区储粮水平。

在粮油产业链支持方面,该行有力推动粮油产业链的全面发展,不仅助力当地粮食种植、收储,还延伸支持粮食加工、流通和品牌建设等产业链后端,按照金融扶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牌共建的思路,帮助培育了贵州茅贡米业、竹香米业等一批龙头示范企业,助力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在余庆500亩坝区项目现场,新修建的机耕路笔直地延伸至远方,灌溉系统的水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当地农民热情地向工作人员介绍着土地整治给他们带来的变化:“现在我们的土地更集中,灌溉和耕作都方便多了,产量也提高了。”

一直以来,该行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为重点,充分利用“土地+”支持模式,积极探索以农地业务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激发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活力,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截至目前,该行以优质的融资融智服务,累计投放贷款约50亿元支持余庆、湄潭、正安等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提升耕地质量。至此,遵义“田成方,能灌溉,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已初具规模,从农田灌溉系统的设计到机耕路的建设,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政策性金融的智慧和力量。

陕 西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聚焦秋收秋播关键环节,通过政策引导、精准滴灌、机制创新,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生产一线聚焦,为粮食稳产保供和乡村全面振兴筑牢金融根基。

政策精准领航,构建全链条支持框架。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牵头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指导金融机构聚焦小麦、玉米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流通、收储、加工、购销等全产业链环节,强化信贷资金支持;加强农田建设信贷资金支持,优化粮食产能提升、农田水利设施补短板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联合多部门出台《关于持续提升民营经济金融服务能力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领域民营企业定制期限灵活、惠及面广的信贷产品。牵头制定《推进陕西省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大农业重点领域中长期信贷供给。在各项政策驱动下,各金融机构建立秋收绿色审批通道、推广“裕农快贷”“粮农e贷”“粮食购销贷”等差异化信贷产品,实现粮企粮户精准对接。截至2025年8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较今年初增加419.92亿元。

聚焦主产区,打造金融服务样板。围绕咸阳、渭南、榆林等粮食主产区,因地制宜推出特色金融服务,加大秋收秋播金融支持力度。在咸阳,结合秋收秋播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季节性强、时效性高的特点,指导金融机构通过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推广粮食购销专项贷款、完善“线上+线下”双渠道及田间地头移动服务,确保秋收期间基础金融服务“不断档”。截至9月末,已向辖区粮商、种粮大户发放贷款超10亿元。在渭南,建立“常态化准备+应急响应”模式,引导金融机构针对秋季多雨天气,开通金融支持“不过夜”服务,主动调整粮食收购大户支付限额,提前完成收粮大户授信审批等,实现“钱等粮”。截至8月末,渭南市各金融机构累计投放粮食产业链贷款超20亿元,惠及农户超过1万户。在榆林,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马铃薯、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

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秋粮收购资金供应。指导农发行陕西省分行统筹好政策性资金供应与市场化信贷支持,提早对接粮食主管部门、储备粮企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重点摸排秋粮收购资金需求情况,动态跟踪粮食市场形势变化、价格走势及企业收购意愿,及时对接企业资金需求。针对25户秋粮收购企业贷款资金需求,已备足15亿信贷资金并实行“新增需求上不封顶”政策,全力保障政策性储备轮换与市场化收购资金供应。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下称“该厅”)鼓励承保机构充分发挥“保险+金融”协同效应,以农业保险为关键抓手,有效撬动金融资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该厅促进承保机构和银行协同开展“农业保险+科技+信贷”联动机制,将政策性养殖险保单作为增信证明,助力参保农牧户获得生物资产活体抵押贷款。通过对活体牲畜实行数字化监控,实现牲畜活体资产数量真实、管理精准、风险可控,降低信贷业务合规与经营风险,解决生物资产活体抵押贷款确权难、贷款难、承保难、监管难等问题,激发银行扶农助农意愿。截至目前,全区“保险+科技+信贷”生物资产活体抵押贷款累计放贷金额超过10亿元。

该厅鼓励承保机构开展“保险+期货+信贷”模式,将农业保险与银行业务、期货市场紧密结合。农户参与粮食作物价格保险或收入保险,银行为参保农户提供贷款,承保机构又进一步将价格风险分散在期货市场中,实现风险闭环。农户在原有贷款利率上享受1%的优惠,既享受了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又有效降低了贷款成本,形成参保农户、银行、承保机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保险新体系。截至目前,“保险+期货+信贷”模式试点已累计为当地规模经营主体增信贷款超过2000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户的资金压力,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云 南

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坚守政策性金融初心,聚焦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主动融入服务云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深耕“粮、田、种、产”四大领域,以政策性金融之力“贷”动云岭大地“丰”景长在,为云南省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策性金融力量。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以“全粮全链全行全力”为发展思路,全方位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目前,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粮油贷款余额超200亿元。

“十四五”规划以来,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累计投放政府储备调控类贷款超200亿元,全力支持国家储备调控体系建设,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物质基础,巩固地方储备资金供应专办银行地位。

同时,农发行云南省分行依托各地资源禀赋,重点支持稻谷、玉米、小麦收购,因地制宜支持油菜籽、马铃薯等特色粮油品种收购,累计投放粮油市场化购销贷款超过100亿元,支持市场化业务;累计投放粮油仓储设施建设贷款13亿元,助力省内大型粮食物流园区储运能力不断提升;累计投放省级战略物资储备类贷款14亿元,助推云南省能源资源和战略物资储备计划落实落地。

土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农发行云南省分行以激发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活力为主线,以服务“藏粮于地”战略为核心,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方向,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治理与保护、耕地流转、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及农用地整理领域,为云南农地资源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目前,农发行云南省分行服务“藏粮于地”战略贷款余额超200亿元。

“十四五”规划以来,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累计投放农地类贷款近250亿元,累计投放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近10亿元。通过支持耕地农用地有序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度开展规模化经营,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让更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为粮食增产提供坚实保障。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积极响应种业振兴行动,加大对种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力度。目前,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农业科技和种业振兴类贷款余额超40亿元。

“十四五”规划以来,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累计投放近60亿元,为云南农业科技企业、种业企业的研发、生产、推广等环节提供了资金支持,助力云南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金融赋能,推动种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从源头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让“好种子”结出“金果子”。

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高原特色农业。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助力高原特色农业跑出发展“加速度”。目前,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其他农业产业类贷款余额超200亿元。

“十四五”规划以来,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累计投放350亿元,支持农产品种养加、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及涉农普惠小微企业稳步发展。同时,该行大力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减少流通损耗,让云南特色农产品鲜活、快捷畅销省内外。

重 庆

今年春播时期,作为重庆本土最大的涉农贷款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全力支持农业生产开好局,出台春耕备耕专项服务方案,结合农时农事农需,单列春季农业生产专项信贷计划,并实施服务对接、走访问需、资源倾斜3项机制,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村支两委等联动协作,推进网格化服务,把人员、资金等资源向春季农业生产一线倾斜,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

聚焦“稳面积”

风暖农事启,春耕进行时。在重庆最东端的巫山,田间地头春意盎然,处处呈现人勤春早的农忙景象,此时同样忙碌的还有重庆农商行巫山支行的“金融网格员”队伍,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业园区,走访农户农企,逐户摸排问需。

巫山县铜鼓镇村民罗旭,从事土豆种植5年,种植面积10亩,是当地一名经验丰富的土豆种植户。近年来,农产品市场越来越活跃,在今年春耕备耕期间,罗旭也有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收益的想法,但受限于传统种植模式,尚未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子。

此时,恰逢重庆农商行巫山支行金融网格员与村社网格员联合开展春耕走访摸排工作,在了解到罗旭的想法后,便向其推荐了“土豆+玉米”套种模式——通过发展套种作物,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田多产。罗旭了解后十分感兴趣,但新种植模式所需的农资购置、农机租赁等前期投入,让他再一次犯了难。随即,重庆农商行巫山支行金融网格员向其讲解了重庆农商行推出的信用贷款产品“渝快乡村贷(整村授信)”,并通过智能工作手机现场采集授信所需资料,经线上自动审批、线上签约及支用等流程,当天,罗旭便收到了24万元信贷资金。有了资金支持,他立刻购买了优质的玉米和土豆种子等农资,并租用了小型耕地设备等农机,确保了农事顺利开展。

除提供信贷支持外,重庆农商行巫山支行还发挥人员、渠道优势,联合县农业农村委,邀请农技专家为罗旭种植的10亩土豆及玉米进行现场“把脉问诊”,提供专业指导。据悉,在重庆农商行巫山支行的支持下,罗旭种植的土豆已进入了出苗期,套种的玉米也开始了播种,通过发展综合种养,预计今年收益将达10万元。

聚焦“保供给”

在江津白沙工业园区,重庆智青阳油脂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40项发明专利的粮油加工企业,以生产花椒油、芝麻油和分装大豆油、菜籽油等为主营业务,产品销售遍及全市各个区县和周边省市,是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以来,因市场需求增长、订单增多,该企业急需流动资金满足生产经营需求,同时,也面临着在重庆农商行的1000万元贷款即将到期,资金周转将出现困境。重庆农商行江津分行在开展入企走访活动中了解到该情况后,结合企业经营实际,为其制定了“无还本续贷”服务方案,一天内便为其办理了无还本续贷1000万元,并主动给予了利率优惠,在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的同时,又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为稳定粮油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金融支撑。

据悉,为全力保障春季农业生产,重庆农商行聚焦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种业振兴、农业技术等领域,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今年以来,新增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涉农生产经营贷款超90亿元,推进涉农贷款余额近2450亿元。“下一步,重庆农商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关于推进春季农业生产的各项工作要求,持续完善金融服务专项机制,下沉金融服务重心,推广助农惠农产品,以更大力度、更强担当、更实举措助力农业生产,赋能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农商行力量。”重庆农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广 西

八桂沃野,生机盎然;乡村振兴,金融先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精准灌溉现代农业的万亩良田,为描绘壮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注入强劲动能。截至9月末,兴业银行南宁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超87亿元。

走进南宁仙葫经济开发区,某粮食集团40万吨粮仓依次排开。仓内稻米盈满,仓外生产线开足:清理、砻谷、碾米、色选,一粒粒稻谷化作晶莹香米,奔向粤港澳大湾区和西南地区的万户千家。自2013年首次合作至今,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已累计向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银承、即远期信用证等综合融资逾7亿元,助力企业在价格波动、自然灾害中稳产保供。如今,企业已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西粮食应急加工重点企业。在金融助力下,粮食安全底线将筑得更牢、更宽、更可持续。

在柳州,肉鸭养殖呈现“山区生态放养+平原规模化养殖”的多元布局。某企业主营家禽的生产、孵化及销售,通过“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了周边4000家农户从事樱桃谷鸭养殖。兴业银行南宁分行针对产业情况,专项推出“核心企业授信+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金融方案,为企业及上游种鸭、种蛋、饲料和兽药等8家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累计发放融资超2.5亿元,精准助力支持家禽养殖产业链发展。

俗话说:“靠海吃海。”广西坐拥北部湾,海洋资源丰富。北海是我国重要的海产品集散地,冷链企业维系着上游渔民生计和下游海产品市场稳定。兴业银行南宁分行针对冷链行业“轻资产、周转快”的特点,定制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质押等方式,为北海中海兴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支持,为广西海产品供应和冷链运输提供了金融保障。在渔获满舱的丰收季,充足的资金让冷链物流高效运转,将刚上岸的鲜活海产锁鲜运送,稳稳连接起渔民的“丰收篮”与消费者的“鲜味餐桌”。

随着金融与农业深度融合,乡村振兴、农民富裕的好图景正在神州大地渐次呈现。未来,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将继续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以更澎湃的金融“活水”,浇灌八桂沃野,为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金融力量。

西 藏

西藏地处高原,粮食安全对于维护地区稳定、保障民生意义重大。长期以来,农行西藏分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推动西藏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区域粮食安全防线,为地区稳定与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重点领域,精准滴灌粮食全产业链

一是创新支持西藏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治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5年5月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承建单位已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信贷支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管维”经营主体46户,贷款余额超过1亿元,净增2120.61万元。通过发放贷款,切实改善农田灌溉与排水条件,提升农田质量与粮食产出率,让广袤田野成为稳产高产的“粮仓”。二是针对青稞等本地粮食作物种植,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向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采购贷款,大力推广惠农e贷、农户小额信贷等特色产品,精准满足种植户资金需求,为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截至5月末,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54.22亿元,净增29.53亿元,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5.14个百分点。同时,全力支持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储存安全与运输高效,还为粮食购销企业提供全方位资金结算、信贷等服务,促进粮食流通顺畅无阻。

锚定重点对象,服务全产业链发展

一是针对涉粮央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重点对象,农行西藏分行打造“种养大户、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经销商”服务模式,通过粮农e贷、惠农e贷等丰富的信贷产品,满足企业与农户全产业链资金需求。二是在粮食加工流通仓储领域,运用多样化信贷产品,加大季节性收购贷款支持力度,确保粮食产业链各环节高效运转。

截至5月末,累计向9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贷款88.49亿元,贷款余额11.79亿元,净增2.10亿元,信贷覆盖率31.52%;累计向396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4.90亿元,贷款余额4.99亿元,贷款余额位居系统前列。

强化关键环节,驱动全链条转型升级

一是深化绿色金融应用,精准支持绿色农业发展和有机认证企业。通过专项信贷产品,助力企业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扩大优质有机农产品供给。目前,已服务有机认证企业33户,覆盖拉萨、日喀则、昌都、那曲等地市,贷款余额达1618万元。二是加强对农机具产销金融支持,积极服务全区107户农机具经销商,举办农机具经销商信贷产品推介会。

截至5月末,新增投放贷款8笔、2088.10万元,贷款余额突破5000万元,有效提升了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与效率。同时,构建全链条客户服务网,覆盖从农产品重点客户到有机认证、农机经销等关键节点,运用“惠农e贷”“粮农e贷”等线上化产品,确保科技金融服务精准触达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全面助推西藏粮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迈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版权单位:西部时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备案号:京ICP备202404217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