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5年10月2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新闻综合 贵阳:文化浸润,让人才更有归属感 “小包裹”彰显西部消费市场“大活力” 扬撒丰收的喜悦 达拉特旗:十川汇黄河,一旗纳万象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拉特旗:十川汇黄河,一旗纳万象

■图文/达拉特旗人民政府

达拉特旗,地处中国正北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北部,北与包头市隔黄河相望,南临东胜区,东与准格尔旗接壤,西与杭锦旗搭界,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河“几”字弯顶端。

基本概况

达拉特旗总面积8188平方公里,东西长133公里,南北宽66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素有“五梁、三沙、二份滩”之称。全旗辖1个苏木、8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32个嘎查村,33个社区,另有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和恩格贝示范区。全旗户籍总人口37.2万人,这里生活着蒙、藏、满等14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和谐家园。

历史文化

悠久历史:达拉特旗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为胡戎游牧地,秦属九原郡,汉属五原郡,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与变迁,清顺治六年为鄂尔多斯左翼后旗,清末设达拉特旗,1950年5月1日,达拉特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文化底蕴:这里是黄河农耕文化和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交融之地,文化底蕴深厚。古代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贯穿全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蒙古族三大古典史诗巨著中的《蒙古黄金史》在此诞生,为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昭君出塞的千年传奇、成吉思汗铁马金戈的历史踪影,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南部属丘陵沟壑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中部为库布齐沙漠带,沙丘连绵,风光独特,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孕育了“达拉滩头稻花香,千里沃野泛金光”的丰饶景象,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

自然资源:达拉特旗资源富集,煤炭已探明储量100亿吨,预测储量220亿吨;芒硝储量68亿吨,居世界第一;石英砂预测储量30亿吨,品位居全国同类矿产之首。此外,还探明地下蕴藏有万吨级的砂岩型铀矿床。同时,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也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3305小时,百米高度平均风速7.38米/秒。

经济发展

现代农牧业:达拉特旗是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8亿元。拥有耕地280万亩,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牧业年度牲畜存栏290万头(只),日产鲜奶突破1100吨,产量全区第五。

工业产业:工业产业发达,现有工业大类35个、中类110个、小类187个。传统产业方面,煤矿总产能为6060万吨,火力发电装机容量421.85万千瓦。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方面,已建成新能源发电项目33个,总装机301.4万千瓦。

经济总量:2023年,达拉特旗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园区产值实现双超500亿元,县域综合竞争力跃居中国西部百强县第十九位。

旅游资源

沙漠风光: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响沙湾,这里的沙丘高大壮观,沙质细腻柔软,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滑沙、骑骆驼、乘坐沙漠越野车等刺激的活动,感受沙漠的独特魅力。还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银肯塔拉沙漠生态旅游景区以及国家3A级旅游景区库布齐沙漠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沙漠旅游体验。

黄河湿地:黄河流经达拉特旗190公里,孕育了一片片风光旖旎、鹤舞鸥翔的黄河湿地。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天芦苇嫩绿,野花绽放;夏天碧波荡漾,鱼儿穿梭;秋天芦苇金黄,水天一色;冬天银装素裹,静谧神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人文景观: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穿境而过,与黄河、草原、丘陵等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大漠大河大草原,风光无限达拉特”的亮丽名片。此外,还有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大敖包银肯敖包,以及秦直道、赵长城等历史文化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

民俗与文化事业

民俗风情:“达拉特”为蒙古语,意为“七十户之部落”,这里既保留有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祭祖、祭火、祭敖包等活动,也有各民族和睦相处、交流融合而形成的民俗风情,热情好客的达拉特人民常以敬献哈达、美酒、唱歌等形式接待客人。

文化事业:达拉特旗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建成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旗级总馆、苏木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等文化设施。同时,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达拉特烫画技艺》《墙围画》等入选市级非遗名录,《达拉特纪事剪纸》《窝阔台祭奠》《达拉特希鲁格道》等入选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版权单位:西部时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备案号:京ICP备202404217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