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西促会的基本情况
世纪之交,祖国大地涌动着开发西部的澎湃大潮。在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之后,一批具有深邃历史眼光和强烈使命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洞察到西部大开发这一宏伟工程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他们敏锐地认识到,要破解西部发展的时代课题,不仅需要宏伟的蓝图和坚定的决心,需要高水平智库的深度研究提供科学支撑,更需要一个国家级社团组织作为桥梁纽带,深入广袤西部腹地,开展扎实调研,及时捕捉发展脉搏,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真知灼见。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呼唤和战略考量下,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西促会)应运而生。它承载着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西部振兴的崇高使命,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了高层次研究组织与实体推进发展社团的双重定位。中国西促会,是由宋平、王恩茂等一批长期在中央和西部工作的老一辈革命家创建,于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社团组织。自成立以来,中国西促会始终秉持“服务西部、促进发展”的宗旨,在历届会长的带领下,凝聚各方力量,为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西促会的发展历程,凝聚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期望和心血智慧。首任会长由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同志担任,他高瞻远瞩,为中国西促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黄璜(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李蒙(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白立忱(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相继担任第二、三、四届会长,他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动中国西促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实现新的发展。在不同时期,阿沛·阿旺晋美、费孝通、马文瑞、司马义·艾买提、铁木尔·达瓦买提、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等德高望重的党和国家领导,曾担任名誉会长,为中国西促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宝贵指导与支持。此外,张春贤、杜青林等高层领导也曾来我会视察,亲临指导工作。
去年6月,中国西促会顺利完成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五届领导班子,实行会长会议集体领导制。现任会长米良同志带领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经中央社会工作部审核、民政部备案,成员涵盖中央国家机关退休干部、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社会知名人士,结构合理、经验丰富,为西促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西促会下设主管主办《西部时报》社、《文化纵横》杂志社,下设19家工作委员会。当前,中国西促会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建设”的工作指导方针,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使命任务。
中国西促会的成立,不仅是西部开发事业的重要组织保障之一,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先声”与“排头兵”。我们跟随党中央的决策,做好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策略的宣传落实工作。
二、30年来的主要工作回顾与总结
三十载春华秋实,中国西促会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在服务西部、促进发展的征程上砥砺前行,结出累累硕果。
(一)打造品牌论坛,搭建高端平台
自1999年首届论坛在广西南宁启幕,中国西部发展论坛作为中国西促会的核心品牌,已连续成功举办15届,今年是第16届,成为凝聚智慧、共商西部大计的国家级高端交流平台。历次论坛分别以“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机遇、挑战与政策方向”“深化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与人才战略”“资源转化与特色产业,西部经济发展路径”“区域协调,扶贫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为主题,始终紧扣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脉搏,聚焦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核心议题,邀请国家领导人、部委领导、西部省区负责人、顶尖专家学者及知名企业家,深入探讨战略机遇、政策方向、基础设施、产业路径、区域协调、开放创新等时代命题。论坛足迹遍布北京、内蒙古、浙江、广西、陕西、四川等地。30多年来,中国西促会举办中国西部发展论坛,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经济发展与产业创新以及扶贫、慈善公益活动共计79场。
(二)多维度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西部腾飞
30年来,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多场次高规格的专业论坛、研讨会及扶贫开发与公益慈善活动,每一场活动都紧扣时代脉搏,每一次努力都凝聚着服务西部的赤诚,取得了丰硕而务实的成果。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架起开放合作之桥。2016年9月,为纪念中巴建交并配合国家领导人访巴,我们在北京隆重主办“中巴经济走廊发展论坛”,为中巴两国深化务实合作、共筑“一带一路”旗舰项目贡献了民间智慧与力量,彰显了西促会在服务国家外交和开放大局中的独特价值。
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优势互补、联动共赢。 我们深刻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2016年11月,在河北举办的“‘一带一路’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高峰论坛”,前瞻性地探讨了国家重大战略在区域层面的联动融合;聚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如何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密切关注新兴产业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国西促会敏锐洞察,积极布局。从2015年2月在举办“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论坛”,探索西部开放型经济新业态。我们始终站在产业前沿,为西部地区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助力西部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换道超车”。
促进经贸投资,激发区域经济澎湃活力。 我们深知产业是发展的根基。2012年12月,中国西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国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论坛”,为西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指明方向;2018年11月,在贵州安顺举办的“民营经济”研讨会,为激发西部民营经济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重要平台。
(下转2版)
(上接1版)
推动文化旅游,绽放西部独特魅力。 在助力经济腾飞的同时,中国西促会亦致力于挖掘和展现西部的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2011年通过主办“西部年度人物”评选、2009年“艺术与和平论坛”、2018年和2019年在兰州连续举办“体育产业博览会”“中国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学术峰会”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我们不仅宣传了西部的独特魅力,更有效推动了文旅深度融合。
30年来,在宋平、王恩茂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缔造和崇高精神引领下,在张春贤、杜青林等一线领导的指导下,在政策研究、智力支持、区域合作、产业促进、文化交流、扶贫济困、拥军优属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西部大开发向纵深发展、促进区域协调与共同富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书写了国家级社团组织服务国家战略的精彩篇章。
三、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成就
作为西部发展的长期观察者、深度参与者和坚定推动者,我们以智库的调研成果向大家报告: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西部人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历史性成就!
一、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在生态修复方面,三北防护林工程成效显著,长江、黄河流域生态持续修复,森林覆盖率提升,实现“绿进沙退”。在环境治理方面。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超3万平方公里,空气、水质量明显改善。
二、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
西部通网络跨越发展。例如铁路营业里程达6.3万公里(增长近3倍),高铁突破1.1万公里。西部能源水利展现新面貌。如“西电东送”年输电量超300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装机占全国50%以上。
三、产业经济优化升级
下面这些数字很能说明西部地区已经出现崭新的变化 :经济总量:GDP从2002年2万亿元增至2024年28.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由16.8%升至21.5%,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开放水平: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至5178亿美元;近五年中欧班列开行3.5万列(占全国50.5%)。
四、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完成。375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5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2.4万元增至2022年3.1万元。西部群众收入增长。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4%(高于全国),西藏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领跑全国。
四、勇担新使命 奋进新征程 全力服务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中国西促会作为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社会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肩负着特殊使命。我们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主要在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发展根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组织的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新一届领导班子将深化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制定完善60余项制度,强化依法依章治会,明确服务型社团定位,严守非营利属性。
第二,聚焦国家战略,实施精准服务。其一,参与“双百工程”,赋能县域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以县域经济为切入点,创新实施“百县”“百市”融合发展工程:其二,优先服务革命老区:已与延安、广昌、百色等革命老区签署合作协议,建立“文化创作基地”,在科技赋能、特色产品推广、远程医疗、教育帮扶、旅游发展、红色文化传承等领域搭建合作平台。其三、创新组织机制:推广广昌“工作专班+金牌服务”制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新思路,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
第三,坚持文化引领,铸就精神高地。以铸牢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为指导思想,实施“西部文化工程”,彰显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我们立足西部文化资源禀赋,实施系列文化工程:其一,深化“文化润疆”工作,贯彻中央治疆方略。在乌鲁木齐县成立“天山文化创作基地”,组织实施“大美新疆百米书画长卷”创作工程,推出《天山风情》《巴扎风情》等精品力作,展现新时代新疆风貌。其二,持续传承红色基因。我们将举办纪念长征胜利90周年,实施“红色文化工程”,组织创作团队实地走访长征沿线100多个县市,创作《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反映长征精神的系列画卷,讲好红色故事。其三,推动文化惠民活动。我们将承办《中国长城艺术展》等中华文化艺术巡礼活动,推动文化艺术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还将以西部为基地,展开民间文化外交,让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美术等文化作品走出国门,传播中国声音,展现西部魅力。
第四,践行社会责任,彰显使命担当。中国西促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担当。其一,投身公益事业:我们曾在西藏定日地震后第一时间响应,筹措10万元资金及物资支援灾区;今后要持续开展文化艺术进校园等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民生。其二,促进两岸交流:举办“黄埔情——两岸‘同扬文化 喜迎新春’书画联展”等活动,推动北京、台北、高雄三地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服务国家统战工作大局。其三,深化区域协作:凝聚会员单位、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等多方力量,构建协同服务网络,形成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合力。我们要编制《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推动东部产业梯度转移与西部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深度融合。这不是简单的产能复制,而是要通过技术赋能提升附加值,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第五,强化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全国性智库平台,中国西促会将以三项核心使命担当新作为:一是当好参谋助手,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课题开展深度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撑;二是搭建合作桥梁,组织东部龙头企业与西部园区结对共建,推动产业链跨区域整合与价值链提升;三是做好服务保障,建设“西部发展大数据平台”,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人才服务等一站式解决方案,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最后,我代表中国西促会感谢党和国家对中国西促会的期望和指导,感谢西部人民给我们的帮助!30年峥嵘岁月,记录着我们服务西部的坚定足迹;30年砥砺奋进,铸就了我们奉献西部的赤诚情怀。回望过去,我们无愧于时代;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古人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国西促会将继续高举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优良传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深耕西部、汇聚英才、贡献真知!为创造西部更加美好的明天,为西部高质量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