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5年9月26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热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 雪莲绽放新时代 团结奋斗谱新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系天山儿女引领新疆发展纪实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上)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上)

■新华社记者 蔡国栋 孙少雄 郭 燕

潘 莹 于 涛 张 瑜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

今天,从广袤的塔里木盆地到巍峨的阿尔泰山,从雄壮的帕米尔高原到富饶的吐鲁番盆地,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携手、砥砺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依法治疆

依法治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把依法治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新疆。

加强党的领导 完善顶层设计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2025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疆委员会办公室开展2025年自治区“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以10件实事项目回应各族群众对法治建设新要求新期待。

自2022年起,由自治区党委依法治疆办牵头,该活动已连续开展4年,从明确责任单位到抓好组织实施,再到跟踪督办,这是加强党对依法治疆的领导的生动缩影。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根本保证,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疆全过程、各方面。

2018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疆委员会成立。6年多来,从召开全面依法治疆工作会议、委员会会议等,到制定12项工作制度,全面依法治疆委员会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全面依法治疆委员会组织协调、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制定自治区贯彻落实法治中国建设规划等方案,立起法治新疆建设的“四梁八柱”;4.5万余名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常态化述法,压实“关键少数”责任;建立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充分发挥法治督察“利剑”作用;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培训班等,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

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新疆各地各部门聚焦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依法治疆各项部署,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筑牢法治根基 弘扬法治精神

“通过!”

2025年7月30日,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司法鉴定条例等多部法规,进一步为新疆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依法治疆,立法先行。

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制定平安建设条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等,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基层治理;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制定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赋能千年史诗发展动力……具有新疆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体系日益健全完善。

目前,新疆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有180件,现行有效的法规性决议决定和重大事项决议决定52件,设区的市、自治州、自治县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203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守护”各族群众美好生活。

法治精神融入社会肌理。在新疆托里县的草原上,一支特殊的马队穿行于毡房之间,为牧民们开展法律政策宣讲。

这是当地库甫派出所“马背警务室”的流动普法队,每年行程万余公里,将相关法律法规等用“牧区方言”为牧民们娓娓道来。“法治宣传不能停留在文件上,要像奶茶一样融入生活。”派出所所长也斯哈特·哈那提说。连续22年开展自治区宪法法律宣传月活动,打造“法润天山·国旗下普法”等普法平台……新疆始终把全民普法和全面守法作为依法治疆的基础性工作,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维护人民权益 促进高质量发展

律师“云上”辩护,身处异国的当事人视频答辩……2025年3月,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法庭揭牌成立,并敲响涉外商事案件审判“第一槌”。

“新疆正在用法治的‘针’精准穿引起改革、发展、稳定的‘千条线’,这成为维护人民权益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来自新疆的上海数科(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古丽加那提·木合塔尔深有感触。

法治政府建设,是推进全面依法治疆的重点任务。

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基本实现统一受理、统一审理、统一决定、统一应诉的良好局面;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2494个,“跨省通办”151项,“丝路通办”241项……近年来,新疆通过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行政执法改革,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各族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新疆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扎实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5年保持在99%以上。

同时,新疆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2935个,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部署开展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有力维护公共利益,积极促进社会治理;持续开展助老、助残法律服务惠民生项目,优质法律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各项制度,基层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面向未来,新疆将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开创依法治疆工作新局面。

团结稳疆

金秋时节,天山南北瓜果飘香,各族儿女笑脸绽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把团结稳疆作为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有形有感有效上持续用力,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凝聚共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秋高气爽,走进乌鲁木齐市固原巷社区,民族团结的生动景象便映入眼帘。作为多民族聚居社区的典型,这里的各族家庭彼此帮扶、亲如一家。社区活动中心内,各族居民共同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共度传统佳节,彼此间的深情厚谊日益牢固。

这是新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生动一幕。自2016年10月以来,全疆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干部职工与基层群众结对认亲,倾听心声、解决困难,让民族团结真正融入日常、凝聚力量。

8月下旬,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多家单位在喀什第六中学开展科普活动,通过舞台剧展现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并以“航空电气化科技巡回营”的实物展览和互动体验激发学生对航空科技的兴趣,引导同学们树立逐梦苍穹的理想。

在教育领域,新疆持续深化相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历史研究阐释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深入挖掘和有效运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截至目前,新疆已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4个。从构建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到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再到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与阐释……这些举措正不断凝聚共识,把“同心圆”画在新疆各族群众心里。

深化交融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新疆积极广泛开展“邻里节”“百家宴”“村BA”等活动,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动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塔城市张爱敏的缝纫铺就是这种交融共生的真实写照。她巧妙融合艾德莱斯绸、马面裙、哈萨克刺绣等多元服饰元素,用一针一线“缝”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正如她所说:“我做的不仅是衣服,更是一份让大家感受到团聚与喜庆的温情。”

如今,在喀什古城、和田团城、伊宁六星街等地,多民族协同工作、共同劳动、共享成果的场景愈发常见,人居环境提升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结增进了。

这样的交融正不断向更广领域延伸。

今年,策勒县的帕提曼罕·排日海提第一次走出新疆,来到北京。她用热情的笑容迅速拉近与首都市民的距离,并以一段欢快灵动的新疆舞蹈赢得阵阵喝彩。

2024年,新疆有8.6万名青少年赴疆外开展爱国主义研学交流,规模创历年新高。近年来,直达疆内各地的包机和旅游专列陆续开通,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局面。

从日常生活中的服饰互鉴,到远赴他乡的研学交流,再到跨越山河的旅游互动……新疆正以互嵌式社区建设和多层次文化交流为桥梁,推动各民族在彼此互动中情感相融、心灵相通。

久久为功

夯实长治久安的民心基础

团结稳疆,重在稳人心、暖人心、聚人心。

今年8月,新疆首个“小红村超市”在泽普县赛力乡荒地村揭牌运营。作为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尝试,这个超市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办好村民关心的每件小事,就是民族团结最实在的大事。”自治区党委直属机关工委驻该村总领队刘兴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新疆广大党员干部在团结稳疆中的担当。

近年来,新疆持续将七成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建设,扎实推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惠民工程,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团结,以紧密团结凝聚合力。

对口援疆工作持续深化。19个援疆省市聚焦产业、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推动形成共同发展、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兵地融合通过基础设施共建、文化教育共享、生态环境共治等方式,推动各民族在多领域深度融合。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员会党校科研处讲师姜龙表示,这种多层次、多领域的融合实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持续改善民生,到深化对口支援,再到拓展兵地融合……一系列扎实的举措、持之以恒的努力,夯实了长治久安的民心基础。

面向未来,新疆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团结稳疆的扎实成效,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疆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版权单位:西部时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备案号:京ICP备202404217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