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5年9月19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特稿 金融助力“土特产”做优做强 ——来自云南普洱、四川宜宾的深入调查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助力“土特产”做优做强 ——来自云南普洱、四川宜宾的深入调查

策 划:张海燕 撰 稿:勾明扬 张宏斌 刘伟兵 吴 迪 周 萃

普洱茶、咖啡豆、牛油果……这些云南“土特产”做优做强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年来,金融机构深化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奋力做大做强西部特色农业。日前,笔者分别走访了云南省普洱市、四川省宜宾市,近距离感受金融“活水”正浇灌“三农”沃土。

助力咖啡豆变致富豆

普洱不仅以茶闻名,这里的小粒咖啡同样享誉世界。近年来,咖啡产业已然成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又一张亮丽名片。据悉,目前普洱市辖9县1区均种植咖啡,种植面积67.8万亩、产量5.42万吨、综合产值38.44亿元,是全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种植区。全市咖啡种植从业户数接近8万户,从业人员超过36万人,是中国优质咖啡主产区和贸易主要集散地,被誉为“中国咖啡之都”。

金山咖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金山咖啡”)成立于2007年,采取“合作社+基地+生产小组+农户”的经营方式开展高海拔山区小粒咖啡种植、加工与销售。“刚起步的时候真的挺难的,咖啡树从种植到开始结果通常需要至少3年,虽然政府部门有补助,但当时依然覆盖不了成本。农户前几年见不到收获,还得先垫钱,内心别提多不安稳了。为了鼓励农户们继续坚持下去,我当时就找到了农行,申请了30万元的贷款,主要就是为了能到时间就给农户分红。”金山咖啡创始人岩古说道。如今在岩古的带领下,当地咖农数量已经从150户发展至480户,种植面积也从1700亩拓宽到4200亩。

农行云南普洱分行工作人员介绍,为支持当地咖啡产业发展,分行在2022年创新推出“乡村振兴·咖啡贷”全系产品,根据产业链上客群范围的不同,又划分为面向农户的“咖农贷”,面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的“咖e贷”以及面向企业客户的“咖企贷”,有效填补了金融服务咖啡全产业链空白。截至今年5月末,以“咖啡贷”“惠农e贷”等信贷产品为依托,农行云南普洱分行已累计向当地咖农授信2441万元,累计完成农户信息建档133户,其中款项的主要用途为满足农户即时现金需求、咖啡加工设备更新等。

不仅要种得多,更要种得好。云南省在2022年出台了《关于推动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推动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

坐落于勐马镇帕亮村的桥安咖啡庄园就是这一政策的众多受益者之一。桥安咖啡庄园负责人金涛介绍,这几年,庄园以走“精品咖啡”路线、提高咖啡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咖农收入为着力点,先后对中低产咖啡园进行改造,对咖啡园进行标准化种植示范,有效提升了咖啡产量和品质。通过机器自动化筛选,生产出的咖啡精品率从20%提升到70%,一些长期合作的客户都增加了咖啡豆的采购量。

庄园及设备的改造升级自然离不开金融资金的支持,据悉,自2019年开始,农行云南普洱分行就与桥安咖啡加工厂建立了信贷合作关系,已累计发放640万元贷款。截至2024年5月,农行云南普洱分行在帕亮村累计完成农户信息建档130户,总授信2154万元,带动周边358户农户种植咖啡。

为茶业发展添动力

普洱茶,是不少人提到普洱时的第一反应。2024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世界唯一一座以茶的名义命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山,景迈山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茶林,茶叶总面积5.1万亩,其中古茶园2.8万亩,采摘面积1.64万亩,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

茶园,是村民的重要财产。“景迈山的古茶树能够保留下来、生态茶能够迅速推广,都与金融机构多年来的支持密不可分。因为古茶树和有机台地茶不施化肥,产量较低,成本回收时间也较长,是银行的信贷资金给了我们继续干下去的信心。”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致富带头人周天华说。

围绕景迈山申遗,助力茶农、茶企、茶产业发展,中国农业银行云南普洱分行提供了一系列金融服务。比如,通过多类型信贷产品支持农户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经营效能;在景迈山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及合作社主要成员无法提供有效抵押物的情况下,针对资金需求较大的情形,采用引入农担公司担保的方式予以信贷支持;对大量收购景迈山茶叶且保持长期合作的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在创新采用存货抵押的方式进行融资授信的同时,还积极拓展信用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党总支书记科哎华表示,“我们合作社从2013年的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到2024年的20300元,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我们还和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澜沧古茶’)签订了协议,从摊晾到杀青再到揉捻,公司都一步步教我们。如今,我们合作社已经从2011年的11家慢慢发展到了40多家”。

科哎华提到的澜沧古茶是一家集普洱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茶企,如今拥有高产优质茶园5000多亩。澜沧古茶创始人、公司董事长杜春峄告诉笔者,公司成立之初只有14.9万元的资金,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自澜沧古茶成立起,农行云南普洱分行就与其建立了金融合作。在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且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农行以信用贷款的方式多次给公司放款。

2024年12月,澜沧古茶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成为港股“普洱茶第一股”。早在2022年,在获知澜沧古茶拟在香港IPO上市的消息后,农行第一时间组建服务团队,为澜沧古茶提供“本外币一体化协同”金融服务。并且在农行云南普洱分行开立美元账户、港币账户,完成了澜沧古茶首笔对公网银购付汇业务,向香港汇出上市费用40万港币,助推企业打造行业领军标杆。

促进产业贷款高质量投放

“这个牛油果自然成熟之后干物质含量高达30%以上,无黑丝、无纤维杂质、口感更浓郁,品质远远高于通过长时间冷链运输才能到达国内的进口牛油果。”普洱绿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洱绿银”)法定代表人祁婕拿起枝头上一颗长势饱满的牛油果说:“就是在这个基地,我们种出了中国第一批走向市场的国产牛油果。”

牛油果,这一被誉为“绿色黄金”的热带水果,近几年也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孟连县”)得到了广泛种植和发展。孟连县与“世界牛油果之都”墨西哥米却肯州乌拉邦市气候极为相似,因其具有得天独厚适合牛油果产业发展的地理气候环境资源优势,云南省政府、普洱市政府便将牛油果产业确定为孟连县的“一县一业”。

农行云南普洱分行紧跟当地政府发展牛油果产业的步伐,积极对接牛油果种植户和加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截至今年4月末,农行云南普洱分行为牛油果种植大户提供贷款资金支持2055万元,通过贷款资金支持牛油果种植大户,一方面有助于牛油果种植大户扩大牛油果种植经营规模;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管理增加收入,发挥牛油果产业种植带动效应,促进老百姓增收。

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牛油果在孟连县实现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边疆群众也通过牛油果产业有效实现了增收致富。据了解,目前,孟连县累计种植牛油果面积约11万亩,种植规模占全国牛油果总种植面积80%,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能够批量稳定向市场供应优质国产牛油果的区域,也是云南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建设最有特色的项目之一。

普洱绿银是孟连县种植牛油果的龙头企业,为提高牛油果产量,公司计划引入先进的数字化软件及配套的硬件设备以监测土壤、气候变化等对牛油果生长的影响。祁婕表示,在了解到国家贴息贷款政策后,公司就向云南省发改委报送了“孟连县牛油果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项目设备购置项目”。农行云南普洱分行第一时间便上门与其对接,快速达成融资合作意向,成功为普洱绿银发放设备更新改造贷款1000万元,通过财政贴息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力地支持了公司的生产发展。

“有了贷款支持,公司的信心非常足。随着这批设备的投入和使用,我们今年新一季牛油果的生产、上市销售将获得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为传统果园提供了更精细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手段,也提高了牛油果的品质和产量。”祁婕说。

农行云南普洱分行工作人员表示,为进一步加大对头部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提高对头部企业客群的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充分用好农行行业信贷政策和产品优势,农行云南普洱分行已撰写关于支持牛油果产业发展信贷策略方案,以白名单客户管理的方式,争取差异化信贷政策,提供信用类贷款支持。

让“川茶”更具竞争力

据宜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宾有3000多年种茶史,是中国早茶之乡、川红工夫故里、川茶整体布局“三山一早一红”的特色早茶核心区和川红工夫红茶集中发展区。近年来,宜宾市紧紧围绕精制川茶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将茶产业纳入全市现代农业“5+2”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推动茶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宜宾市茶园种植总面积稳定在130余万亩,干茶产量达10.58万吨,综合产值达340.5亿元,均居四川省前列。宜宾市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453家,有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56家,其中,省级14家、国家级4家。可以说,宜宾自身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茶产业链条。

笔者在宜宾走访了多家茶产业经营主体,这些主体无论是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还是做茶叶种植加工的小微主体,大多从宜宾的金融机构获得了信贷资金,百萱茶业有限公司的刘长林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我父亲做茶叶加工20多年,我是退伍军人,在村里做村干部,2024年我承接了父亲的茶叶加工厂,目前有2000平方米的厂房,茶叶加工车间1个。我们主要从事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和销售,有制茶师及采收管理人员16名,全年向村周边5000亩茶园收购新茶叶进行加工,这也解决了周边茶农产销的问题。今年2月—4月,公司日均生产加工鲜茶叶1000余斤,实现销售收入380万元。今年11月,我们还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24年才创业,我们就得到了宜宾农商银行40万元的贷款,这对于我一个做茶叶的‘新手’来说,已经很给力了。”刘长林向笔者表示,下一步面临鲜茶叶收购、茶树新品种培育、制茶设备采购与更新等资金需求,希望能够进一步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针对茶产业的初创企业,在充分调研和了解了其自有资金的投入以及生产经营情况后,我们会从支持产业发展的角度,给予一定的授信,百萱茶业就是我们支持初创企业的典型。”宜宾农商银行副行长邓涌军说。

与百萱茶业不同的是,宜宾市金秋茶业有限公司是专门为川茶集团等众多知名茶企供应品质优质且稳定初制茶的企业,也是宜宾茶产业链中的一家代表性的企业。据该公司负责融资业务的肖杰介绍,作为茶产业链上专注做初制茶的企业,公司近年来大力开展“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二定一返三包”利益联结机制(“二定”,即共同确定茶鲜叶标准、共同确定茶鲜叶收购价格;“一返”,按合作社或业主签订的合作协议由公司每年向交售鲜叶的农户实行售后二次返利;“三包”,包不低于保护价全部现金收购,包效益即公司经营亏损时由龙头企业兜底),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三方结成产业共同体,金秋茶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方面进行着有益的尝试。该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销售收入4973万元。金秋茶业的融资需求满足,主要源于其母公司川茶集团的担保,三家宜宾的银行机构分别都为其发放了流动资金贷款,目前贷款余额2500万元。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宜宾茶产业链上主体类型齐全,既有专业合作社、小微加工企业,也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初制茶加工企业和国家级龙头茶企,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茶集团)就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邓华介绍,川茶集团2023年2月改制为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主要以茶叶生产和销售为主,公司积极带动上游茶企、基地、农户发展,深入推进“6+N”布局优化战略(“6”指全市6个重点产茶县区,“N”指省内其他协同茶区)。同时,该集团与上游9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宜宾市内茶叶合作企业40余家,协同茶区合作企业近30家,辐射带动40余万亩茶园基地和近20万户茶农增收。2024年前三季度,川茶集团综合营收达到4.5亿元。对于这样的龙头企业,宜宾本地的银行机构基于其多元化需求发放贷款,截至2024年10月末,川茶集团贷款余额达14989万元。

让“川酒”稳健发展

宜宾的酿酒历史源远流长,南溪区更是宜宾白酒产业重要的原料和生产基地。笔者来到位于南溪区东北部的宜宾市南溪区酿酒专用粮现代农业园区,宜宾南溪溯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向笔者介绍了该园区的定位及发展情况。园区是以高粱(大豆)复合种植为主,轮作油菜、蔬菜、生猪为辅的“粮经复合型”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是五粮液、恒生福、徽记食品等企业的生态原料基地。据介绍,南溪区坚持“基地成园、产业成链、品牌成名”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五优”联动(优粮优种、优粮优产、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优粮优效),推动园区高质量建设。探索推行“大园区+小业主”“企业+村集体公司+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模式,构建“四方”长效稳定利益联结机制,产品订单率100%,带动农户覆盖面94%,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0%。

作为园区的主要运营主体,溯源农业得到了宜宾农商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目前贷款余额4100万元,分别用于该公司购买猪仔、收购粮食等。笔者发现,该园区的运作模式是在充分保证农户收益的前提下推进的,宜宾农商银行监事长严宁告诉笔者,该行还会对在园区内分散从事生产经营的涉农主体提供信贷支持,以保证整个园区产业链条健康发展。

有了酿酒原材料种植的保障,产业链上还需要有专门以“订单农业”为主的原料收购主体,宜宾万耕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公司负责人汪泳霖告诉笔者,自2022年至今,公司与宜宾市五粮液酿酒专用粮经营有限公司签订五粮液定制高粱订单,截至2024年,订单已涉及4个镇(街道)41个村(社)、12693户。同时,公司依托“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合作社资源,调度收割、运输等粮食收储设备,维护保养仓储机械设备,降低粮食损耗。该公司新建原料低温、中转立筒等仓库9个,运用腾仓并库、轮换储粮等手段,腾出有效仓容1.25万吨,确保颗粒归仓。

据介绍,该公司开展“定制粮种植”“订单农业”,与1.29万余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下乡设点、走村串户统一集中购粮。与农业发展银行宜宾分行、邮储银行宜宾分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公司粮食收购主体开设随审随批贷款通道。同时,联合中航安盟保险公司推出高粱、水稻种植等特色险种,采取“业主参保+财政补贴”方式,为粮农提供粮食受损减产风险保障。同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宜宾市南溪区支行和四川银行天府支行分别为该公司提供了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金融对原材料生产、收购环节的支持,使白酒生产企业能够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保障,并且,平衡了其流动资金压力,这也让宜宾的白酒产业持续稳定发展,这方面,四川宜宾恒生福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也是金融支持的受益者,该公司生产的“南福牌”系列酒深耕本土多年,是宜宾本地人各种庆典活动的标配。在该公司的生产厂区,笔者看到,这是一家规模并不很大的酒企,但颇有历史积淀,且生产管理井井有条。公司营销负责人告诉笔者,长期以来,“南福牌”在宜宾当地是一个“老牌子”,深受本地人喜爱,同时,宜宾农商银行为该企业提供了2500万元的贷款,公司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得以稳健持续发展。

让“川竹”变竹为宝

宜宾被称为“中国竹都”,是全国十大竹资源富集区和川南竹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全市334万亩竹林资源,按照二产三产协同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宜宾加快培育壮大竹浆纸、竹食品、竹文旅产业集群。目前,宜宾市已创建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4个,打造现代竹产业园区5个,全市竹加工企业共400余家,2023年竹产业综合产值实现385亿元、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

据介绍,为了能够让宜宾的竹产业可持续发展,从竹林资源入手,农发行宜宾分行支持国储林建设项目5个,总投资52.13亿元,贷款获批金额40.5亿元,目前已投放13.65亿元;竹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个,总投资1.38亿元,贷款获批金额1.1亿元,目前已投放0.9亿元。

“竹子浑身都是宝”,笔者在宜宾采访时看到,当地的竹加工企业一直致力于让竹身上的“宝”变成被市场追捧的优质产品。宜宾纸业就是让竹子变成“宝”的代表性企业,其前身是创立于1944年的中国纸厂,中国第一张新闻纸就诞生于此。近年来,宜宾纸业充分依托宜宾本地丰富的竹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竹浆纸及深加工一体化”发展战略,形成了以竹林基地建设、竹片加工、制浆造纸、终端制造、产品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地把本地的竹资源优势转化成公司的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环境友好的多赢局面。

与宜宾纸业“竹浆纸”产品发展路径不同,四川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将传统的盐业与竹产业做了有机结合,该公司以地方特色竹、盐资源及相关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核心,融合上游竹笋基地生态种植业、下游工业旅游业,建设竹、盐特色资源循环产业园。笔者在位于宜宾长宁县该公司的生产基地看到,其竹笋产品分为森林清水笋系列、高山清水笋系列、预制笋系列,主要竹笋材料皆为鲜笋,其中,森林清水笋系列采取大径笋为原材,即春楠竹笋和冬笋,高山清水笋系列采取小径笋为原材,主要以方笋、罗汉笋为主,预制笋系列采取炭烤笋干为原材,经复泡加工后,直接运用于菜品制作。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为了做好产品营销,C端零售主要与各大商超合作,在实体超市铺货销售,B端主要以批发、定制为主,与海底捞、小龙坎、大龙坎等餐饮机构合作,为其提供优质竹笋产品。作为从盐业生产逐渐延伸转型到竹产业领域的企业,该公司也得到了长宁农商银行的鼎力支持,该行为企业发放了其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

据长宁农商银行负责人介绍,基于鲜笋的季节性,在适当的时间囤积原材料成为企业持续经营和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竹笋加工企业融资需求明确,大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集中于购买原材料,长宁农商银行已向域内16家规模较大的竹笋加工企业发放贷款余额达7200万元,竹笋加工行业整体信用状态良好,行业发展良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版权单位:西部时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备案号:京ICP备202404217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