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5年8月1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财经 挑大梁  担重担  打头阵 ——西部部分省区市国有企业上半年运行观察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挑大梁 担重担 打头阵 ——西部部分省区市国有企业上半年运行观察

■本报撰稿人 张海燕综合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中深刻指出:“把国有企业建设好,把工人阶级作用发挥好,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截至8月9日,西部部分省区市交出所属国有企业成绩单。从综合数据来看,国企在西部地区发展中承担着挑大梁、担重担、打头阵的重要角色。

陕西 平稳有序

上半年,陕西省属企业生产经营平稳有序,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煤炭、成品油、天然气、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9%、6.6%、21.5%、0.9%,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7%,利润总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截至6月底,陕西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3.42万亿元,同比增长3.2%;所有者权益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2.6%。

对照上半年全国地方国资监管企业主要行业数据,陕西省属企业运营的煤炭工业、建筑业、道路运输业主要经营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石油石化行业规模、效益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林牧渔业效益、盈利能力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半年省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提质加速,累计完成投资682.54亿元,同比增长0.1%。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179.3亿元,同比增长146.1%;完成工业投资484.6亿元、同比增长38.4%。

下一步,陕西省国资系统将持续强化生产经营调度,狠抓监测分析,锚定利润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等目标任务持续发力,确保顺利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狠抓产销协同,科学调配生产要素,动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新产能释放,确保重点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持续增强营销能力,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提升产品产销率,确保形成更多经济效益;狠抓项目建设,紧盯投资计划和高质量项目推进年目标任务,加强对省委、省政府重点关注和投资总额超过50亿元等重点项目的监测、分析和督导,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新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同时不断提升央地合作项目落地率、投资额,努力形成更多实物量,以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宁夏 量质齐升

近日,宁夏国资委召开上半年全区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会,总结盘点工作成效,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据了解,上半年,区属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2.15亿元、利润18.7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5%、27.4%,利润总额年度目标完成率达89.4%。实现增加值64.39亿元、已交税费15.95亿元,分别增长28.1%、76.2%,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任务,呈现出稳中向好、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监管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3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0.7%,同比增加119亿元,增长7.2倍。在推进国企改革方面,加快推进部分区属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累计压减法人户数48户、退出参股企业28户,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人数占比78.2%、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人数占比7.6%。在提升科技创新方面,探索实行“1+N”科创体系,持续开展创新型企业培优专项行动,区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66.3%,研发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激发。在深化对外合作方面,持续推动央地合作发展,动员央企国企深挖岗位6583个,与央企签约的100个合作项目、总投资3035亿元,已开工80个、实际投资547.7亿元。

下一步,宁夏国资委将进一步提高站位、保持定力,按照年初确定的“12339”工作思路,在完成经营目标、推动国企改革、狠抓项目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国资监管、防范风险隐患上下功夫求实效,坚决守牢稳增长促发展主阵地,乘势而上推动国资国企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甘肃省属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超21%

上半年,甘肃省属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209.48亿元,同比增长21.77%,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4.2个百分点,贡献率42%;实现营业总收入4545.60亿元、同比增长6.20%,其中“三新”营业收入448.94亿元、同比增长5.15%;利润总额105.41亿元,同比增长1.18%;资产总额达到19020.68亿元,同比增长6.6%。

据介绍,上半年,甘肃省属企业千方百计扩投增量提产,全力以赴挖潜降本增效,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序时进度和预期,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其中,金川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1960.59亿元,同比增长30.75%;营业总收入2636.29亿元,同比增长24.76%;利润总额60.55亿元,同比增长2.46%。酒钢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667.15亿元,同比增长5.54%;营业总收入432.66亿元,同比增长12.53%;利润总额17.02亿元,同比增长6.12%。

向改革要活力。上半年,甘肃省国资委持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优化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机制、工资总额决定机制,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着力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动力电池新材料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先进钢铁材料、能源装备、煤炭化工、中医药、现代农业、稀贵金属、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上半年,甘肃省国资委完善科技创新机制,落实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支持政策,加力支持企业向新提质。

央地企业合作项目是甘肃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助推器”。甘肃2021年以来签约的396个央地企业合作项目已开工378个,开工率95.45%,其中184个项目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4614.67亿元。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重要支柱、重要基础。上半年,省属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方面主动担当作为,更好发挥国企支撑保障作用。金川集团实施金川矿区、夏日哈木、金森达等地质找矿项目;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投运。

甘肃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透过“半年答卷”,省属企业充分发挥了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折射出甘肃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和澎湃活力。

云南 添力赋能

上半年,云南加快推动各项宏观政策落地,生产需求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云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37.44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93.57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109.39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134.48亿元,增长4.9%。云南国资国企在各大产业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夏粮丰产增收,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63.02亿元,同比增长2.8%,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夏粮丰产增收。农业(种植业)产值同比增长5.4%,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夏粮总产量267.03万吨,比上年增产2.96万吨,增长1.1%,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高原特色农业量质齐增。在国资国企的积极助力下,加快打造“绿色云品”,做优做强高原特色农业,“云系”经济作物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全省蔬菜产量1563.87万吨、同比增长4.5%,水果产量573.96万吨、增长5.2%,茶叶产量31.00万吨、增长5.1%,咖啡产量4.35万吨、增长14.8%,中药材产量15.6万吨、增长11.4%。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高端制造业增势良好

云南国资国企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强做大新兴产业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着力推进重点工业领域延链补链强链,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上半年,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3.6%。分三大板块看,烟草工业增加值增长1.2%,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4.6%,非烟非能工业增加值增长8.8%。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比5月份加快3.5个百分点。

高端制造业增长较快。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2%、9.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0、4.5个百分点。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14.0%,连续4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硅光伏、绿色铝、新能源电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7.5%、72.1%。

重点行业增势较好。石油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连续2个月实现回升,为今年以来最高增速,其中6月当月增长16.0%,增速首次超过10%。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10.5%,延续今年以来两位数快速增长态势。有色行业增加值增长16.9%,比一季度加快2.0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增长21.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单晶硅、电解铝同比分别增长22.5%、14.6%。在汽车报废置换更新补贴政策等带动下,汽车产量增长40.0%。云南国资国企在工业领域持续发力,积极参与产业升级和项目建设。在绿色铝、硅光伏等新兴产业项目中,部分国企加大投资,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了云南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

能源保供平稳有序,清洁电力占比稳步提升

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节能降碳扎实推进,能源生产稳步提升,清洁能源快速增长,电力供应平稳有序。上半年,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202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清洁电力占比稳步提升。火力发电量331.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增速扭负为正,比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水力发电量1277.61亿千瓦时,增长9.1%;风力发电量221.19亿千瓦时,下降14.4%;太阳能光伏发电量199.34亿千瓦时,增长40.5%,比一季度加快14.8个百分点。发电量中清洁电力(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比重为83.7%,较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云南国资国企在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为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场销售加快回暖,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形势较好

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市场销售持续回暖向好。上半年,云南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03.33亿元,同比增长4.2%,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227.35亿元,增长4.1%;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75.98亿元,增长4.9%,高于城镇0.8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实现商品零售额5387.90亿元,增长3.9%;餐饮收入915.44亿元,增长5.8%。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比5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

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持续向好。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9.0%、74.5%,比一季度加快4.2、28.7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70.9%,加快4.4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类增长123.9%,加快19.7个百分点。在国资国企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4.8%,加快2.6个百分点。

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6%、6.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9.7%,比一季度加快21.3个百分点。

投资平稳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显著

云南国资国企在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落地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1%。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4.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0个百分点。其中,交通建设持续释放增长动能,交通投资增长17.0%,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大型水利项目加速推进,水利投资增长5.6%。

能源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4%,其中能源工业投资增长30.7%,今年以来均保持30%以上的高增速。

房地产销售回暖向好。商品房销售面积978.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商品房销售额639.77亿元、增长1.6%,增速均扭负为正、比一季度分别加快5.5、5.1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定增长,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

大力实施服务业提升行动,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服务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云南国资国企在服务业提升行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1月至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02.28亿元,同比增长4.3%。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信息、互联网等行业加快发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49.6%、12.4%。现代物流业发展成效明显,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分别增长34.6%、19.0%,比1月至2月分别加快17.0、15.7个百分点。居民服务需求有效释放,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4.5%,加快2.0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随着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云南省上半年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预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云南国资国企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云南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四川 协同发展

上半年,四川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2.97万亿元、营业总收入3062亿元、上缴税费1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8%、0.7%、3.3%,完成投资1225亿元。

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刷新进度。蜀道集团苍巴高速全线建成通车,成南高速扩容全线9座隧道全部贯通;四川能源发展集团银江水电站3号机组、泸州气电1号机组投产发电;四川省机场集团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1航站楼完成提质改造并投用。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四川省属国有企业“1+8”重点领域改革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能源领域战略性重组取得明显成效,重点领域专业化整合有序推进。加快盘活利用闲置低效资产、创新推进国有资产监管取得阶段性成果。

产业布局不断向“新”。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组建省属企业科创投资基金、战新产业投资基金、六大优势产业基金,总规模超500亿元。在六大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5.2%、73%。

托底性帮扶成效明显。四川省国资委建立健全国有企业“1+1帮1”机制,持续优化“矩阵式”帮扶模式,上半年,国有企业在欠发达县域新投资到位资金130.74亿元,目前累计投资超335亿元。

重庆 “答卷”亮眼

重庆市国资系统坚持干字当头、唯实争先,推动市属国企核心绩效指标和主要改革任务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双过半”。

其中,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加值持续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国企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5%,增加值同比增长4%。其中市属重点国企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利润总额同口径增长10%,增加值同口径增长3.1%。

投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截至6月末,市属重点国企完成市级重点项目投资747.8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1%,投资进度57.46%。

亏损面、亏损额“双下降”。截至6月末,市属重点国企全口径亏损面环比下降3.1个百分点,其中经营性亏损面环比下降2.4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有效发挥。上半年,市属重点国企研发投入16.98亿元、同口径增长4.12%,研发投入强度达1.2%、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推出两批205个“四链”融合项目,完成投资17.8亿元、实现经济效益19亿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6项、新申请发明专利84项、人才匹配300余人。新申报专精特新企业9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户,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205户、148户。

瘦身健体扎实推进。截至6月末,市属重点国企实际运行的全级次法人由2024年初的2260户压减至679户。

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基本完成。五批次19组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改革全面落地,市属重点国企由51户整合为33户。重组整合后的15家市属重点国企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利润总额同口径增长37.8%,增加值同口径增长6.8%。

资产盘活持续发力见效。上半年,市属重点国企累计盘活资产账面值627.7亿元、回收资金210亿元,全年目标完成率分别为62.8%、60%。

“四企”联动发展成效明显。上半年,央渝国企与区县签约项目39个、金额1284.6亿元,国企与民企签约项目400个、金额465亿元,国企与外企签约项目15个、金额约103.7亿元。

此外,一批中央企业与重庆深化合作的标志性成果涌现:国机集团在渝组建中国机械工业仪器仪表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助力重庆“医化分拆”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宝武重组重钢集团获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批复,重庆发展投资公司与葛洲坝集团拟在渝共同打造清洁能源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平台,北京壹永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合作搭建全国肿瘤大数据分析平台,重庆新华出版集团与中信出版集团在渝共建“陆海书局”。 (供图:图中相关单位)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版权单位:西部时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备案号:京ICP备202404217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