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北流市人民政府
在祖国南疆的壮美版图上,北流市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广西东南部,散发着迷人而独特的光芒。它东与玉林市容县和广东省信宜市及高州市毗邻,西与玉林市玉州区、陆川县接壤,南与广东省化州相连,北与玉林市兴业县和贵港市桂平市相邻,市域面积达2452.2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57万人,常住人口121.7万人。凭借独特的魅力,北流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外贸转型基地、中国陶瓷名城等称号,更有世界长寿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百香果之乡以及广西第二大侨乡等美誉,成为广西大地上熠熠生辉的存在。
历史人文
北流建制历史逾1500年,其源可上溯至4000多年前的夏朝至商代,彼时私有制陶作坊已现于此。秦始皇于岭南置三郡后,今北流属象郡辖地;汉初归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晋,属合浦郡合浦县地。南朝齐永明六年(488年),北流郡因圭江流向由南而北得名,无属县;南朝梁时,北流郡改称北流县,开启行政建制之始。此后,历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以及中华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多有更迭,直至1994年撤县设市,1998年由玉林市代管。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北流见证了商贸往来的繁华盛景,是岭南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陶瓷生产历史源远流长。北流还孕育了诸多杰出人物,清代才子阙邦觐、李绍昉名噪一时;现代则涌现出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红八军军长俞作豫等革命将领,以及原国家邮电部部长钟夫翔,原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陈德光,中国“两弹一星”功臣、中国科学院院士党鸿辛,有机化学家凌育宸,铁道工程专家冯介,光学专家顾去吾,水电专家窦章桂,著名国学大家陈柱,教育家兼诗人冯振,画家马达等各领域精英,人文底蕴极为深厚。
地理风貌
北流市属桂东南丘陵台地,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之势,南部自东南向北北西倾斜,北部自北西向南东倾斜,中部地势低缓。境内地貌丰富,山地、丘陵、平原皆备,尤以丘陵分布广泛。北部大容山脉与南部云开大山及其余脉天堂山遥相呼应,山地面积达475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19.3%。
北流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2.2℃,温差较小。春季冷暖空气交错,阴冷多雨;夏季高温多雨,降雨集中且光照充足;秋季天气干爽;冬季晴冷少雨,空气干燥。年平均降雨量1534.9毫米,降雨受地形影响,两端多、中间少,季节分布不均,夏季降雨占比近半。风向随季节变化,1-5月和8-12月多东北风,6-7月多东南风。境内河流分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流江水系和鉴江水系,圭江等河流蜿蜒其间,滋养着这片土地。
区位优势
北流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北部湾经济区与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战略地位关键。它处于规划中南宁经玉林至深圳、桂林经玉林至湛江“一横一纵”两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干线的交汇点,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南广高速公路、玉铁高速公路、洛湛铁路穿境而过,玉容一级公路横贯东西,北宝二级公路纵穿南北,浦清高速公路连接北部湾。南珠高铁南玉段开通运营后,北流正式迈入高铁时代,48分钟可达南宁,4小时可达广州,1.5小时内即可出海。当下,南玉珠高速公路(北流段)建设加速,北流至化州高速公路也即将全线施工,日益完善的交通体系,为北流全面对接大湾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向东出海以及东盟国家与中国中西部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便捷通道。
产业发展
北流是全国水稻高产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凭借良好的自然条件,建成12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精心培育荔枝、百香果、富硒大米、沉香等特色农产品,其中北流荔枝、北流百香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电商新业态推动下,百香果、番石榴等农产品网销额超亿元,百香果网销额全国占比超70%,产值产量位居全国县域之首。
北流以轻工产业为核心,规划建设广西(北流)轻工产业园,采用“一园多区”模式,设民安、民乐、塘岸三个开发片区。同步推进闲置土地、厂房二次开发,规划占地4000多亩的玉商回归产业园与14个镇产业集聚区,形成产业链集中、集群优势凸显、配套功能完备的特色园区布局,重点培育玩具、炉渣、高端金属制品、陶瓷建材、板材家具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目前,广西(北流)轻工产业园1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已全部建成,玩具产业蓬勃发展,“玩具之都”雏形初现,炉渣、电子产业也逐步集聚成群。
北流文旅资源丰富,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拥有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8个3A级旅游景区。古代“北流八景”闻名遐迩,如今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主峰莲花顶为桂东南第一高峰;勾漏洞被道书列为“二十二洞天”,以奇幻洞府与道家文化著称;汉代冶铜和铸造铜鼓遗址铜石岭,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鬼门关、天堂山、伟人山等自然景观,以及大成殿、景苏楼等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生态环境优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文旅产业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