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时报电子报

2025年7月15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33

西部时报新闻综合 广西  遏制陈规陋习  倡导文明风尚 宣威市:夜郎故地  火腿之乡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西部时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宣威市:夜郎故地 火腿之乡

■图文/宣威市人民政府

地理位置与面积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接贵州省盘州市,南连富源县、沾益区,西与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与贵州省威宁县、水城县山水相依,总面积6069.88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与人口

行政区划:截至2025年4月,宣威市辖13个镇、7个乡、9个街道,市政府驻宣威市建设东街213号。

人口数据:2024年末,宣威市常住人口达115.56万人。

历史沿革

宣威历史源远流长,秦以前属古夜郎辖地。西汉开始置县,唐设麻州,元置沾益州。清雍正五年(1727年)析沾益州设宣威州,民国二年(1913年)裁州设县。1954年6月30日改名榕峰县,1959年11月30日恢复宣威县名。1994年2月18日撤销宣威县,改设宣威市(县级市)。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新石器晚期遗址尖角洞见证了远古人类的活动;秦汉时期贯通全境的“五尺道”,是重要的交通古道;汉晋时期的“诸葛营”“梁堆墓”,反映了当时的军事和丧葬文化。明清时期的寺庙观建筑、碑亭石刻等,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非遗文化:宣威火腿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腌制和加工工艺,传承百年,体现了宣威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经济发展

总体情况: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6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下降3.1%。

农业方面:是重要的农业产区,2024年完成粮食播种260万亩,实现粮食总产8.3亿公斤。特色经作发展良好,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等均有增长。同时,畜牧业发达,2024年出栏生猪345.5万头、肉牛9.1万头,肉类总产33.3万吨,并且宣威火腿闻名遐迩,2024年生产火腿7万吨、精深加工4.3万吨。

工业方面:以开发区为龙头,重点打造绿色能源、新型化工、高端钢材、有色金属、高端食品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年产110万吨特种线缆一期调试生产,年产2万吨泥磷资源化综合利用、年产5万吨无缝钢管和10万吨高端专用管等项目建成投产。

服务业方面:2024年接待游客856万人次、旅游总花费97亿元,分别增长10%、16%。“宣威味道”品牌店不断发展,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暨冷链物流园启动建设,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宣威市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为东山主峰滑石板,海拔2868米,最低点为清水河与木冬河交汇处的腊龙岔河,海拔920米,相对高差1948米。

气候特征: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四季不分明,冬春干旱,夏秋湿润,降水集中,干湿分明,光照充足,积温偏低。

水文状况:境内河流以老官营梁子、分水岭、公鸡山岭脊为界,分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主干流有西南的小江属长江水系,北、东北的可渡河及南、东南的革香河属珠江水系。

旅游资源

尼珠河大峡谷生态文化旅游区:峡谷内山高谷深,河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景色壮美,有众多瀑布、溶洞等自然景观,是探险和观光的好去处。

东山景区:以东山主峰滑石板为主体,山上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有古老的寺庙和道观,如东山寺,是人们休闲度假和宗教朝拜的胜地。

万松居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大片的松林,环境清幽,设有休闲度假设施,能让游客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葫芦湾旅游景区:依托优美的山水风光,打造了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湾内湖水清澈,四周青山环绕,景色迷人。

特色美食

宣威火腿:是宣威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气浓郁,可用于炒菜、炖汤、清蒸等多种烹饪方式,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倘塘黄豆腐:以黄豆为原料,经过独特的工艺制作而成,豆腐呈金黄色,口感细腻,味道鲜美,可烤、炸、煎、煮,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宣威小炒肉:选用当地的优质猪肉,搭配青椒、红椒等食材炒制而成,肉质鲜嫩,香辣可口,是宣威人餐桌上常见的家常菜,也是各大餐馆的招牌菜之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版权单位:西部时报社 版权所有:西部时报
备案号:京ICP备202404217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