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b.shibaowang.com.cn/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red/weixinlogo.png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10月16日,我们迎来第45个世界粮食日。粮安天下。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
http://szb.shibaowang.com.cn/m/content/2025-10/17/002240.html

等待处理…

端牢中国饭碗 共护大国粮仓 ——写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10月16日,我们迎来第45个世界粮食日。

粮安天下。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这背后有对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加剧全球粮食危机的忧虑,有对全球携手共护粮食安全的期许。

作为全球人口大国,中国始终将粮食安全置于治国理政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新程待启。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链条“手拉手”守护好大国粮仓,中国将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全链条发力 共护粮丰民安

秋粮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大头,实现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目标,关键看秋粮。

在夏粮稳产丰收基础上,今年秋粮长势正常偏好。抓住秋收的重要窗口期,把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抓到位,联合打通收、烘、销全链条,对于实现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

自9月中下旬以来,针对全国多地遭遇连阴雨,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农业农村部积极调度履带收割机、移动烘干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多举措部署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各地也积极行动为粮食收获保驾护航。

在“中国优质稻米之乡”黑龙江省五常市,新季稻米收获正酣。“今年积温很足,稻花香水稻灌浆饱满,收成比去年好,我们正加班加点收获。”民乐朝鲜族乡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殿红说。

秫熟稻香,是秋天的馈赠。对亿万农民而言,好收成更要卖好价,增收才是真丰收。

于殿红表示,以前农户种粮收益低,新粮上市时缺乏议价权。如今187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以高于当地普通收购价收购社员水稻,还借助电商平台打通销路。合作社1.3万亩水稻中,已有9000亩通过电商提前订购。

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守护农民种粮、卖粮全过程……“十四五”时期,亿万农民增产又增收。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科技赋能 向智慧农业加速迈进

这是绿色储粮技术的创新应用——

当前,我国正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赋能粮食生产、储存、加工全链条,推动“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迈进。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金秋时节,行走田间,“科技范”扑面而来。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AI、物联网、大数据……越来越多“黑科技”应用到农业领域。

寒露节气刚过,四川成都,两辆卡车满载刚收获的稻谷,驶入中储粮成都青白江仓储有限责任公司。

在检测区,笔者发现,扦检机器人的手臂伸进稻谷,随机扦取粮食样品,随后,样品送入检测粮食智能扦检设备,一会儿工夫,样品的水分、杂质、出糙率等指标就在屏幕上显示。

走进粮仓,笔者看到仓内一个摄像头不停旋转,监控着仓内虫害情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粮食储存防虫害主要靠人工,识别准确度不高。如今有了新开发的AI虫情监测系统,减少人工依赖,识别结果更加精准。

(下转2版)

(上接1版)

从一粒种子的培育,到一穗水稻的收割,再到一捧金黄稻谷的储存……新技术让粮食生产流通全链条提质增效,从而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

节粮减损 深耕“无形粮田”

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也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

粮食增产殊为不易,离不开亿万农民的辛勤耕耘。在粮食流通各环节推动节粮减损,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有效回报,也是耕好“无形良田”的必要举措。

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对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制修订小麦粉、大米、菜籽油等标准,引导企业提高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在粮食加工环节,不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减少损耗。笔者从中粮集团获悉,企业采用自主研发的9%黄金碾磨技术加工大米,有效提高了粮食利用效益。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谷物研发中心副主任亓盛敏说:“谷物碾磨就像削苹果,削得越狠浪费越多。我们通过科学测算找到的大米的‘黄金碾磨度’,能让每吨稻谷多产出32公斤大米。”

我国粮食加工损失率降低至0.8%,粮食运输损失率降低至0.8‰……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在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取得了显著成效。

杭州市厨艺协会会长徐迅介绍,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宣传力度的加大,饭菜打包、点小份菜等就餐风尚已经深入人心,不少餐厅推出可重复利用的打包盒,进一步减少了浪费。餐饮行业也在积极组织行业培训,提升食物品质、口味,努力从餐饮“源头端”减少浪费。

这是我国餐饮浪费得到有效遏制的一个缩影。当前,“光盘行动”渐入人心,“舌尖上的浪费”有所改观,餐饮节约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新食尚”。

从田间地头,到大国粮仓,再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一粒粒粮食装入中国饭碗,这里有国计民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守护天下粮安的大国担当。

上篇:《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下篇:海运通道上新 冰上丝路启航 ——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成功首航
分享到

西部时报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4042177号-3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