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刘 兵 关俏俏 郝 玉
张晓龙 杜 刚 孙 哲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
今天,从广袤的塔里木盆地到巍峨的阿尔泰山,从雄壮的帕米尔高原到富饶的吐鲁番盆地,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携手、砥砺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文化润疆
文脉悠远、绵延流长,新疆自古以来由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开发建设,共同培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内涵。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中华文化认同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
如今,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开启团结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没想到,我这个普通农民能培养出走出和田、到国外学习的大学生……”在和田开往乌鲁木齐的5818次慢火车上,洛浦县草根宣讲员阿布来提·吾舒尔打开话匣子。
3年前,他的女儿考上广州一所大学,通过乡干部帮助,申请到每年6000元援疆省市助学项目资金。去年女儿被学校选拔到俄罗斯一所大学交流学习,目前正准备读研究生。他说,从子女教育到住房,从社会保障到就业,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靠的是党和国家及援疆省市对和田各族人民的关心、对和田各项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
车厢里,这名草根宣讲员朴实的话语,引发不少乘客共鸣,赢得阵阵掌声。
一批批各级宣讲团、基层党组织、驻村工作队、草根宣讲员,奔走在天山南北,广泛开展接地气、聚人气的宣讲,通过一个个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暖心故事,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开展“新时代新疆干部大讲堂”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厚植为民情怀。
文化润疆工作在全疆各地有形有感有效开展,不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各族人民心灵深处。
系紧文化认同纽带
喀什市东北30多公里处的莫尔寺遗址,自汉至唐延续近千年,既见证佛教文化融入中华文化,也实证了新疆地区佛教盛行的史实。自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来,文物研究、修复等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向公众开放已提上日程,蕴藏其中的中华文化密码将广为人知。
乌拉泊古城开放,西域都护府博物馆、孔雀河烽燧群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等落成,交河故城、伊犁将军府等保护示范工程竣工……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批见证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文化遗产得到活化利用,让历史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直抵人心,形成有形有感有效、动力活力迸发的文化润疆格局。
中华文化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家园。新疆坚持以中华文化为发力点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遍地开花,持续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革命文化跨越时空,焕发新活力。2021年,新疆公布两批次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59处,可移动革命文物336件/套。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林基路烈士纪念馆等革命文物成为传承红色基因重要阵地。
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艺产品硕果累累、精彩纷呈。舞剧《五星出东方》、杂技剧《天山雪》、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网络剧《我的阿勒泰》获“五个一工程”奖;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爷爷的萨玛瓦尔》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大型音舞诗画《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入选“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展现新疆艺术创作繁荣生机与活力。
文旅融合走深走实
吸引6万多名游客参观,留下便签8000余件,留言最多的是“祖国万岁”……被誉为“帕米尔高原第一所”的新疆边检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意外成了网红景点。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阿米尔的原型是我们戍边前辈。很多游客其实是为第三代派出所营房旧址上改建的警史馆而来。”派出所所长彭明有说,件件文物讲述卫国戍边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也让更多人了解戍边守边故事、激发爱国热情。
新疆用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推动文旅深层次融合,促进各民族交流互动。“新疆是个好地方”旅游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全面提升。2024年全疆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
文旅深度融合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为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提供重要支撑。
“每一件文创产品售出,就是一次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创呈现“井喷”,推出“守望吧疆山”“绮梦疆湖”“疆风如画”“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十几个系列文创产品,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说,这些文创既融合新疆文物各种元素,又把新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交融,成为传递中华文化的“使者”。
当前,新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正广泛凝聚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精神力量,持续精准有力推进文化润疆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促进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推动文化润疆工作迈上新台阶。
富民兴疆
村村水泥路、户户安居房、家门口就业、看病有保障……如今,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富民兴疆,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产业布局、政策制定到资源分配,都紧紧围绕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美起来贯彻实施,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劲头足
“疆电外送”电网一路向东,煤制气、煤制甲醇、可降解材料等产业链逐渐成型……近年来,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煤炭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重要支点,高质量推进国家现代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202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带动新增就业人数超2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立足资源、区位、政策等优势以及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谋划推动油气生产加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绿色矿业及加工、粮食和食品加工等产业加快建设,为保障国家能源、关键矿产和粮食安全等作出积极贡献。
经过十多年发展,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新疆重要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
在和田市产业园区一家大型棉纺织企业车间内,雪白的棉线在祖丽阿亚·图孙托合提的手指间化作如丝细的纱线。从今年2月应聘到现在,她已成为熟练的纺织女工,月均工资3500元。企业负责人黄浩铭介绍,公司在和田构建起集互联网平台运营、高品质服装加工、织布印染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可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预计每年带动地区工业产值30多亿元。
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拉动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2024年,新疆就业人数达1391万人,比2012年增加14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2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幸福满满发展红利惠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围绕铁路、公路、航空、水利、电力等“十张网”系统布局,建成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
2022年6月,全长825公里的和田至若羌铁路通车,与过去绕行兰新铁路相比,当地各族群众出疆路程缩短1000多公里。“家门口就能坐上火车,以前想都不敢想!”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乡村民阿依加玛丽·麦提拖合提说,通铁路前,一遇沙尘暴,大巴、小车寸步难行,“现在火车稳稳当当穿越风沙,这两年去乌鲁木齐甚至北京、上海走亲访友的乡亲们越来越多了”。
民生无小事,点滴暖人心。为解决养老、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群众关切问题,新疆坚持每年将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截至2024年底,新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累计建成农村安居工程273万户,累计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79.72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6888个;全面完成煤改电(一期、二期)工程163.03万户……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列入十件民生实事,2024年天山北坡城市群优良天数比例达90%,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9.7%和14.9%。当地居民从“盼蓝”,到如今在社交平台“晒蓝”,良好生态环境使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区域协调着力做活南疆“棋眼”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曾经受限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等因素限制,南疆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今,南疆这一“棋眼”正被激活,南北疆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今年7月,随着总长4197公里的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至此,电网同铁路、公路、机场、环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形成的“五环”,为南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助力南疆迈上发展“快车道”。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南疆充分发挥向西开放的独特优势,高水平对外开放势头强劲。2024年,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81%的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见效,新增注册企业1168家,备案境外投资企业或机构9家,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喀什经济开发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喀什综保区进出口贸易额连续3年保持全疆第一。
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疆促进各类要素在区域内合理流动、高效聚集,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效应明显。乌鲁木齐城市圈、天山北坡城市群,喀什城市圈、环塔里木盆地城镇带加速成型,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加快发展。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20534.08亿元,同比增长6.1%。
今日之新疆,安定和谐、繁荣发展、开放自信,各族群众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下,正齐心协力、奋发有为,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
长期建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疆形势充实和完善党的治疆方略,坚持长期建疆,多管齐下,久久为功,扎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长期建疆”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指引着新疆着力夯实执政根基,持续增强发展动力,不断丰富人才来源。
坚持建强基层,夯实长期建疆执政根基
今年2月,南疆阿克苏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草局13个工作队的100余名工作队员完成2025年驻村工作轮换交接,这是新疆驻村干部接续奋斗、建强基层的缩影。
2014年启动驻村工作以来,全疆数以万计的机关干部下到基层、住到村里。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组织体系和工作力量直达基层,既充实了基层一线力量,更夯实着长期建疆的执政根基。
一支驻村工作队派下去,把一批当地干部培养起来。从建设“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到本乡本村党组织书记人选培养储备,从驻村干部与村干部结对帮带到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运转机制,各族干部为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接续奋斗。
抓基层、打基础始终是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今年,乌鲁木齐市等地通过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等为基层减负赋能。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红庙子街道党工委书记安永红欣喜地说:“现在履职边界清晰了、权责关系理顺了,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精力练就‘铁脚板’,走家串户为民服务。”
近年来,新疆多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在社区举办“近邻奶茶会”,把问题摆在奶茶桌上,把智慧融在奶茶碗中,重塑了邻里感情,激发了社区活力,形成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模式。
目前,新疆各地正通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
坚持对口援疆,增强长期建疆发展动力
在江西省对口援疆帮扶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水投实验室于今年9月正式具备43项国标检测能力,告别过去检测水样要送到外地的历史,有效保障高原群众饮水安全。
自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后,中央部委及北京、上海、广东等19个省市携手助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接力奉献,一个个援疆项目落地见效,有力增强了长期建疆的发展动力。
天山南麓,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江苏实验中学里,一块实时数据大屏幕清晰展示着学校本科达线率连续三年跃升的轨迹——从72.51%,到89.08%,再到93.08%。成绩背后,是教育援疆从校舍改造、教学改革到管理创新的全方位支撑。
教育援疆夯实了发展根基,产业援疆为地方经济注入持续动力。去年底,在福建省对口支援下,呼图壁电子商务科技产业园正式启用,助推新疆特色奶制品、肉制品销往全国各地,是产业援疆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
在医疗健康领域,援疆工作守护着每一个生命。两个多月前,和田地区一名罹患罕见“皮罗序列征”的危重婴儿,在天津援疆专家和后方团队跨越数千公里的生命接力下成功获救,是医疗援疆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19个援疆省市累计安排援疆资金超2000亿元(含兵团),援疆资金总量80%用于县及县以下基层、80%用于改善民生,有效助力了受援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扎根西部,丰富长期建疆人才来源
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内,工作人员阮思雅和团队正继续改进多参数复杂报警趋势和组态系统优化等工作,将逐步完成百口间抽井的自动起抽功能。
“既然选择扎根边疆,选择了石油行业,就要交出一份满意答卷!”2020年,阮思雅等118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选择留在新疆基层工作。
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始终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扎根边疆、扎根西部,有效丰富了长期建疆的人才来源。
近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还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实施“天山英才”培养计划、“天池英才”引进计划等,让青年人才在新疆安身、安心、安业。2022年来,新疆已培养引进1万余名高层次人才。
广大青年在改善民生、促进发展、巩固边疆长治久安中担当重任。扎根南疆6年时间,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余渔带领当地农牧民打造服装产业生产加工区和葡萄仓储保鲜区,使上千人实现就近就业。现为乌恰县乌恰镇党委书记的余渔说:“希望我的努力能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上,新疆各族群众正以智慧与汗水续写长期建疆的辉煌篇章,让天山南北迈向更加生机勃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