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b.shibaowang.com.cn/Content/themes/mobilechengdoured/weixinlogo.png
读罢重庆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的相关报道,字里行间跃动的不仅是一条条穿梭于巴渝山水间的玉带通途,更是重庆以交通为笔,在
http://szb.shibaowang.com.cn/m/content/2025-09/19/002182.html

等待处理…

绘就巴渝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新图景

读罢重庆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的相关报道,字里行间跃动的不仅是一条条穿梭于巴渝山水间的玉带通途,更是重庆以交通为笔,在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画卷上写下的生动注脚。这份实践不仅破解了山地城市农村发展的交通桎梏,更以路为桥,串联起民生福祉、产业希望与民族同心,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鲜活样本。

从乡村振兴维度看,“四好农村路”是激活农村发展动能的“金钥匙”。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复杂地形曾让农村“藏在深闺人未识”,而农村公路的突破式发展,彻底改写了这一局面。巫山下庄天路在悬崖间凿出“生命通道”,让与世隔绝的村庄融入外界;“十四五”以来,1.6万公里新改建公路、97.6%的村民小组通畅率,织就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交通网——这些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农村“出行难”的历史性破解,为乡村振兴打通了“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

更可贵的是,重庆并未止步于“修路”,而是将公路与产业、民生深度绑定。“农村公路+旅游”让涪陵白武路串联起武陵山大裂谷等景点,催生全域旅游;“农村公路+物流”通过“邮运通”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通道,让深山特产走向市场;以工代赈项目提供3.8万个就业岗位,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超万元——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农村公路成为“致富路”“幸福路”,真正实现了“修一条路、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从民族团结角度看,“四好农村路”是凝聚民族情感、促进共同发展的“连心桥”。重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完善,打破了地域阻隔,也拉近了各民族群众的心理距离。过去,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因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有限,发展相对滞后;如今,一条条公路延伸至山间村寨,让少数民族群众既能便捷走出大山,学习先进技术、接触多元文化,也能将民族特色产品、文化习俗推向外界——比如土家族的西兰卡普、苗族的银饰通过公路运输走进城市,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弘扬;各民族群众在交通建设、产业发展中互帮互助,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加深了解、增进认同,形成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局面。

同时,重庆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坚持“一盘棋”思维,市级财政统筹资金、区县协同推进,“路长制”实现责任全覆盖,智能化管理保障公路长效运行——这种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机制,不仅确保了公路建设的高质量推进,更体现了“全国一盘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当各民族群众共享交通发展成果,在安全便捷的公路上奔向美好生活时,民族团结的根基便愈发牢固,共同富裕的目标也愈发清晰。

重庆“四好农村路”的实践启示我们: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从来不是孤立的命题,交通既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也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未来,随着《重庆市农村公路条例》的推进、美丽农村路建设的深化,巴渝大地上的农村公路必将承载更多希望——它不仅会让乡村更美、百姓更富,更会让各民族群众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共同托举起巴渝和美乡村的美好明天,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重庆经验”。

上篇:高质量建好“四好农村路” 托举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下篇:第二十二届西部农交会将在渝举行
分享到

西部时报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4042177号-3

↑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