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什邡市人民政府
历史文化厚重
什邡古为方国,先秦时名“十方”,秦时置县,有着5000年文化史和2300年建县史,是中国地名中唯一还带有“方国”印记的地方。
这里是“三星堆”文明的展开腹地,拥有特色鲜明的古蜀文化、后蜀文化、禅宗文化。大禹治水曾走过这片土地,战国李冰在此修建水利工程后病逝。汉代名将雍齿受封什方侯,什邡城又名雍城。
中国佛教禅宗第八代祖师马祖道一在此出生和修行,南北朝卫元嵩写成《元包经》,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在此研究理学作出“易学在蜀”论断,清代张师古写成《三农纪》。
拥有西川佛都罗汉寺,其建筑风格独特,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历史遗迹,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后蜀消夏行宫龙居寺,建筑古朴典雅,四周环境清幽。此外,红白茶制作技艺、什邡晾晒烟传统生产技艺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然景观秀丽
地形地貌独特:什邡北与茂县为界,东与绵竹市和旌阳区相邻,南与广汉市接壤,西与彭州市毗连,呈玉如意形状,平原、山区各半,最高点狮子王峰海拔4980米,最低点海拔498.9米。
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2℃,总降雨量700毫米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是成都平原的生态氧吧、养生福地和精致花园。
自然资源丰富:作为国家森林城市,有253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37.7%,高等植物资源1300余种、动物资源320余种。同时,是全国重要的磷矿生产基地,天然气储量达200亿立方米。
水利资源充沛:属于都江堰自流灌区,第四纪冰川期形成丰富的矿泉水含水层,是“中国矿泉水之乡”。青藏高原冰雪之水汇聚成沱江源头,境内石亭江、鸭子河等河流纵横,地下水储量4.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6亿立方米,还有总库容1531万立方米的冰川湖。
旅游景观多样: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蓥华山,景观范围106平方公里,集“雄、奇、刚、秀”于一身,有“五绝四海”景观。沿山一带温泉、湖泊、森林资源丰富,龙居寺沟等幽静奇美。冰川镇的冰川漂砾是世界上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冰川漂砾地质遗迹,是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一部分。
交通体系便捷
什邡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和环成都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距成都市区40余公里,距德阳15公里,距绵阳80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70公里,距成都国际铁路港20余公里。
公路总里程1260公里,公路网密度1.51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动脉、省道干线公路为骨架、地方支线公路为纽带、镇村公路为枝叶的公路网络,北京大道直达成绵高速、成德大道,成绵高速复线贯穿全境,到成都市区仅需30分钟,到双流机场仅需50分钟。
正着力构建“三高四轨五快一枢纽”交通体系,建设蓉北交通枢纽城市,成兰铁路、成都“三绕”以及规划建设的成都二绕三绕连接线、环成都城际铁路经过什邡,将进一步提升区位优势。
产业发展蓬勃
工业实力雄厚: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形成了以食品烟草、航空与燃机、现代化工、绿色建材、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省级著名商标16件、四川名牌产品3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3家,其中新兴产业企业6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在各类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45家。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雪茄烟生产基地和中国西部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获评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和四川省首批工业强市示范县(市)。
农业特色鲜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建成晒烟、蔬菜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湔氐食用菌等11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洛水大蒜和隐峰川芎两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元石“御景园”等一批现代农业综合体,成功申报首批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出“蓥中”茶叶等知名农产品,荣获“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等称号。
文旅产业兴旺:坚持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康旅融合,建成钟鼎寺、红峡谷等旅游景区,半山博物馆等山区特色民宿聚落,中国唯一雪茄博物馆。推出世外桃源之旅等旅游线路,举办“中国雪茄之乡”全球推介之旅等特色节会活动,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保持着20%和30%以上的年均增幅。
城市建设与民生改善
在城市建设方面,什邡市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市区内高楼林立,道路宽敞整洁,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什邡市还注重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努力打造宜居城市。
在民生领域,什邡市加大了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投入。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师资力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各级医疗机构设备先进,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保障了市民的身体健康。此外,什邡市积极推动就业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人才前来就业和创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